- 1.走入合成的世界
- 1.1.什么是合成
- 1.2.After Effects可以做什么
- 1.3.制作一个实例影片
- 1.3.1.第一组分镜头:大海
- 1.3.2.最后一组分镜头:LOGO定格
- 1.3.3.串接所有分镜头
- 1.3.4.输出不同平台的影片
- 2.遮蔽的力量
- 2.1.遮蔽
- 2.2.制作一个实例
- 2.2.1.用蒙版提取人物
- 2.2.2.制作火焰和闪电特效
- 2.3.和蒙版有关的特效
- 2.3.1.3D Stroke & Shine
- 2.3.2.内部/外部键
- 2.3.3.通道转化蒙版
- 3.矢量图形
- 3.1.矢量绘图
- 3.2.创建一个矢量场景
- 3.2.1.创建背景
- 3.2.2. 创建人物甲
- 3.2.3.创建人偶动画
- 3.2.4.为人物乙制作动画
- 4.三维合成
- 4.1.三维空间
- 4.2.三维空间中的合成
- 4.2.1.搭建三维场景
- 4.2.2.为三维场景中的元素设置动画
- 4.2.3.设置灯光、材质和摄像机动画
- 4.2.4.调整动画速度
- 5.调色的技巧
- 5.1.色彩知识
- 5.2.颜色校正
- 5.2.1.调色时的色彩位深度
- 5.2.2.调色技巧练习
- 5.2.3.局部调色练习
- 5.3.Color Finesse
- 5.3.1.设定调节范围
- 5.3.2.以HSL方式进行调色
- 5.3.3.以RGB方式进行调色
- 5.3.4.以其他方式进行调色
- 5.3.5.使用示波器
- 5.4.RAW图像
- 6.抠像技巧
- 6.1.抠像基础
- 6.2.颜色范围键
- 6.3.Keylight
- 6.4.颜色差值键
- 7.综合特效1
- 7.1.实例1
- 7.2.实例2
- 7.3.实例3
- 7.4.实例4
- 7.5.实例5
- 8.综合特效2
- 8.1.实例1
- 8.2.实例2
- 8.3.实例3
- 9.综合特效3
- 9.1.实例1
- 9.2.实例2
- 9.3.实例3
- 9.4.实例4
- 9.5.实例5
- 10.综合特效4
- 10.1.实例1
- 10.2.实例2
- 10.3.实例3
- 10.4.实例4
- 10.5.实例5—和3ds Max协同工作
- 10.6.和C4D协同工作
- 10.7.稳定工具
- 10.8.跟踪摄像机
本节将制作一堵充满街头涂鸦的斑驳墙壁,并且模拟涂鸦形成的过程。效果如图8-2-1所示。本例中所使用的特效包括【3D Stroke】、【毛边】、【液化】、【色调】、【CC Particle World】、【CC Glass】。
图 8-2-1
STEP 01 首先导入配套素材> LESSON 8> FOOTAGE 下的“WALL.jpg”“Texture1.jpg”以及Texture2.jpg”。
STEP 02 在【项目】窗口中单击,新建一个HD 1080 25的合成,起名为“涂鸦”,时间为6秒。
STEP 03 将素材“WALL.jpg”和“Texture1.jpg”拖入合成。“Texture1”放在上方,缩小该层到合成大小。
STEP 04 选择工具,在“Texture1”上画一个蒙版,设置羽化值。这里由于素材图片尺幅很大,所以羽化值要很大才有效果,设为700左右即可。将层模式设为【柔光】,效果如图8-2-2所示。
图 8-2-2
STEP 05 在【项目】窗口中选择“Texture2.jpg”加入合成,放在最上方。放大该层至充满合成。并将层模式设为【相乘】,并减小不透明度到35 %。效果如图8-2-3所示。
图 8-2-3
STEP 06 通过两层纹理的添加,斑驳的墙面效果已经完成。接下来,我们在墙上绘制两个箭头。
STEP 07 选择 工具,在合成中创建一个黑色多边形。
STEP 08 在【时间轴】窗口中展开【形状图层 1】的【多边星形路径 1】卷展栏,将【点】设为3。将【旋转】参数设为90°。使用 工具,压扁箭头。效果如图8-2-4所示。
图 8-2-4
STEP 09 下面要设置箭头移动的动画。在合成中观察箭头,可以发现,轴心点的位置不对,没有在箭头中心。选择 工具,将轴心点移动到箭头中心。如图8-2-5所示。这步操作不能忽视,不然我们后边的动画调整会非常麻烦。
图 8-2-5
STEP 10 按“P”键展开箭头的【位置】属性,激活关键帧记录器。如图8-2-6所示,在3秒时间内设置图8-2-6所示的路径动画。
图 8-2-6
STEP 11 现在箭头移动的时候还始终保持着一个方向。按“Ctrl + Alt + O”键,打开【自动方向】对话框,选择【沿路径定向】。让箭头自动跟随路径调整方向。如图8-2-7所示。
图 8-2-7
STEP 12 现在的箭头还不完整,后面的直线还没有出现。按“Ctrl + Y”键,新建一个纯色层,与合成大小相同。
STEP 13 按“Ctrl + Shift + N”键,为纯色层新建一个蒙版。按“M”键展开【蒙版路径】属性。选择形状图层的【位置】属性,按“Ctrl + C”键,复制运动路径。然后选择纯色层的【蒙版路径】属性,按“Ctrl + V”键,粘贴运动路径。如图8-2-8所示。形状图层的运动路径转换为纯色层的蒙版。
图 8-2-8
STEP 14 右键单击纯色层,选择【效果】>【Trapcode】>【3D Stroke】,将描边颜色设为黑色。如图8-2-9所示设置参数。
图 8-2-9
STEP 15 激活【End】参数的关键帧记录器。在3秒内设置0~100的关键帧动画。注意中间需要多个关键帧,让线条始终跟随箭头。如图8-2-10所示。
图 8-2-10
STEP 16 在动画过程中,箭头和后面线条的位置会偏移,无法居中对齐。展开形状图层的【多边星路径1】卷展栏,在无法对齐的位置为【位置】参数设置几个关键帧,让箭头与线条对齐。如图8-2-11所示。
图 8-2-11
STEP 17 按照上面的方法,如图8-2-12所示制作白色箭头,并使其比黑色箭头晚10帧左右出发。
图 8-2-12
STEP 18 重组白色箭头的两个层,并在重组层上画图8-2-13所示的蒙版,勾选【反转】选项,反转蒙版效果,把拐角削平。注意在拐角的位置为【蒙版路径】属性制作关键帧动画,不要把箭头也削去了。
图 8-2-13
STEP 19 把所有的箭头重组为一个层,起名为“Arrow”。下面我们为箭头加上残破、斑驳的效果。右键单击重组层“Arrow”,选择【效果】> 【风格化】 > 【毛边】。
知识点:毛边
【毛边】是个常用的风格化特效。它主要用来创建腐蚀、斑驳的效果。在表现一些老旧效果的时候,它尤其有用。
使用【毛边】特效后,首先需要在【边缘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一种腐蚀效果。效果都比较简单,多试试就熟悉了。
【边界】参数控制腐蚀的边缘,数值越高,腐蚀效果就越强烈。如图8-2-14所示,右图中的参数值更高。
图 8-2-14
【边缘锐度】参数控制腐蚀边缘的硬度,数值越高,边缘越锐利。如图8-2-15所示,左图数值较低。
图 8-2-15
【分形影响】控制分形的影响,数值越高,影响也就越大,腐蚀效果也更复杂。如图8-2-16所示,左图数值较低。
图 8-2-16
【比例】控制腐蚀效果的尺寸,数值越低,腐蚀的效果也就越密集。如图8-2-17所示,左图数值较低。
【复杂度】参数控制分形的复杂度,数值越高,腐蚀效果越复杂。如图8-2-18所示,右图数值较高。
图 8-2-18
【伸缩宽度或高度】参数对腐蚀效果产生一个拉伸操作。Offset参数则对腐蚀效果产生偏移。【演化】参数主要控制分形的相位。
利用【毛边】特效,我们可以制作水墨效果、腐蚀效果、老旧效果等,这是个应该熟练掌握的特效。
STEP 20 如图8-2-19所示设置【毛边】特效的参数。
图 8-2-19
STEP 21 箭头到这里就制作完毕了。接下来我们制作涂鸦LOGO。首先选择 工具,在合成中输入字符。如图8-2-20所示分别调整字符的大小、位置和尺寸。
图 8-2-20
STEP 22 选择 工具,根据字符形状在下方创建图形,如图8-2-21所示。
图 8-2-21
STEP 23 还是选择 工具,如图8-2-22所示,绘制花纹图形。绘制方法前面已经学过,这里不再赘述,只说说技巧。先绘制外圈花纹,注意都用直线画,画好后转成曲线调整效率更高一点。外圈画好后设置黄色的填充色,红色的描边色;接下来画内圈,设置黑色填充色,红色描边色。一边画好后,群组图形。然后复制,打开群组图形的【位置】属性,注意是群组图形的,而不是层的。最后调整【缩放】参数翻转图形,并移动到对称位置即可。
图 8-2-22
STEP 24 仍然是在刚才绘制的花纹图形基础上,再加一些装饰。如图8-2-23所示。用几个圆组合即可。
图 8-2-23
STEP 25 接下来新建一个图形,如图8-2-24所示画一个骷髅头。
图 8-2-24
STEP 26 画法和前面一样。注意用圆形画王冠上面的5个圈。然后将圆的图形混合模式设为【变亮】,就可以和王冠融为一体了,如图8-2-25所示。
图 8-2-25
STEP 27 如图8-2-26所示将LOGO组合好,并且重组除骷髅外的其余图层,起名为“LOGO”。将重组层混合模式设为【叠加】。
图 8-2-26
STEP 28 为重组层“LOGO”应用【毛边】特效。在【边缘类型】下拉列表中将腐蚀模式设为Roughen。然后将【边缘锐度】参数设为10,【复杂度】参数设为10。在3秒位置激活【边界】参数关键帧记录器,将其设为500,如图8-2-27所示,LOGO基本上被腐蚀的没有了。在4秒位置将参数设为0,显示整个LOGO,完成LOGO的出现动画。
图 8-2-27
STEP 29 为骷髅层应用【毛边】特效。参数设置同上。在3~4秒时间内设置【边界】参数400~0的关键帧动画。效果如图8-2-28所示。
图 8-2-28
STEP 30 接下来以【保留所有属性移动到新合成】方式重组骷髅层。我们为骷髅制作眼睛留血的效果。
STEP 31 右键单击重组的骷髅层,选择【效果】>【扭曲】>【液化】。
知识点:液化
【液化】是个非常酷的变形特效。它可以在画面中产生涂抹、缩放、克隆等变形效果。这些效果都可以被及时记录为动画。效果很酷,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
应用特效后,首先我们需要展开工具栏,选择使用的变形工具。如图8-2-29所示。选择一种工具后,在【合成】窗口中拖动画面即开始变形效果。
图 8-2-29
我们先来看看各种变形工具。
▪工具用来在画面中进行涂抹。效果如图8-2-30所示。
图 8-2-30
▪工具用来在画面产生涟漪效果。如图8-2-31所示。选择该工具后,可以调整【湍流抖动】参数,控制涟漪的幅度。
图 8-2-31
▪和 工具在画面中产生漩涡的效果。如图8-2-32所示。
图 8-2-32
▪工具在画面中产生挤压的效果。如图8-2-33所示。
图 8-2-33
▪工具在画面中产生膨胀的效果。如图8-2-34所示。
图 8-2-34
▪工具对画面做水平或者垂直的推挤。效果如图8-2-35所示。
图 8-2-35
▪工具产生反射的效果。
▪工具产生克隆效果。
▪工具可以将目标区域恢复到变形前的初时效果。
选择变形工具后,需要在【画笔大小】参数栏中指定笔刷尺寸。【画笔压力】控制笔刷的压力,即变形对画面的影响程度。
如果激活【扭曲网格】的关键帧记录器,那么变形工具在画面上的操作都会自动被记录为关键帧动画。也可以通过设置【扭曲百分比】参数的动画,控制变形百分比来实现变形动画。
在【视图选项】卷展栏中激活【视图网格】选项,可以在画面中显示网格。实际上,变形就是通过对这些网格进行扭曲操作实现的。【网格大小】下拉列表中能够设置网格尺寸。
STEP 32 在【效果控件】对话框中选择工具,将【画笔大小】参数设为10左右,【画笔压力】设为100。将游标移动到骷髅头上,从眼睛、下巴、脸颊等边缘向下涂抹拖动,效果如图8-2-36所示。
图 8-2-36
STEP 33 流下来的血制作完毕后,我们设置关键帧动画,产生血往下流的效果。在4秒位置激活【扭曲百分比】参数关键帧记录器,将其设为0。
STEP 34 在影片结束位置将【扭曲百分比】参数设为120。播放动画,观看血留下的效果。
STEP 35 现在白色的骷髅太扎眼了,和背景融合得不是很好。首先为其应用【毛边】特效。然后应用【颜色校正】特效组下的【色调】特效。如图8-2-37所示设置参数。
图 8-2-37
STEP 36 如图8-2-38所示,现在的骷髅在整个画面中比较和谐了。
图 8-2-38
STEP 37 接下来我们在墙壁上制作溅上的污点。这里我们使用【CC Particle World】特效来制作污点。
STEP 38 新建一个400×400的合成,起名为“污点”。在合成中创建一个纯色层,并应用【效果】>【模拟】 > 【CC Particle World】特效。
STEP 39 展开【Particle】卷展栏,在【Particle Type】下拉列表中选择【Lens Convex】。将【BrithSize】参数设为0.7,【Death Size】参数设为0。
STEP 40 展开【Physics】卷展栏,注意【Animation】下拉列表中应该是【Explosive】方式。将【Velocity】参数设为0.6,【Gravity】参数设为0,取消重力影响。注意在【Floor Action】下拉列表中选择【None】,关闭地面网格。
STEP 41 现在是白色的污点,我们将其变为黑色。选择【效果】>【通道】>【反转】。效果如图8-2-39所示。
图 8-2-39
STEP 42 按“Ctrl + Alt + S”键,选择几帧效果比较好的污迹,输出为PSD文件。并将输出的文件导入项目。
STEP 43 如图8-2-40所示,将污渍加入合成“涂鸦”,并缩放污渍使它们大小不同。将层模式设为【叠加】,并移动污渍的入点,让污渍从2秒20左右开始,每个污渍间隔5帧左右出现。
图 8-2-40
STEP 44 到现在为止,涂鸦墙面基本制作完成了。接下来我们将其转换为三维层,制作摄像机浏览的效果。选择所有层,重组为一个新层,起名为“Graffitiwall”。并在该层上画一个蒙版,给一个较大的羽化值。让墙壁四周淹没在黑暗中。如图8-2-41所示。
图 8-2-41
STEP 45 激活层“Graffitiwall”的三维开关。
STEP 46 在合成中新建一个摄像机。选择摄像机工具,调整到图8-2-42所示的角度。
图 8-2-42
STEP 47 接下来我们在墙壁上加入立体的凹凸效果。右键单击层“Graffitiwall”,选择【效果】> 【风格化】>【CC Glass】。
知识点:CC Glass特效
【CC Glass】特效是一个利用指定的贴图做置换,从而产生立体效果的特效。它可以产生动态立体的光影变化,应用范围很广。
应用【CC Glass】特效后,首先需要在【Surface】卷展栏的【Bump Map】下拉列表中指定合成中的一个层作为置换贴图使用。【Softness】参数控制立体化的柔和度,数值较高的时候,会产生塑料的效果。如图8-2-43所示。
图 8-2-43
【Height】参数控制浮雕的高度,【Displ-acement】参数则控制置换强度。
【Light】和【Shading】卷展栏分别控制灯光和材质设定。和我们前面在三维部分学习的内容类似,比
较简单,这里不再赘述。
STEP 48 将【Softness】参数设为2,降低柔和度,然后将【Height】设为20,【Displacement】设为0,让画面产生比较硬的岩石效果。如图8-2-44所示。
图 8-2-44
STEP 49 下面对灯光进行设置。展开【Light】卷展栏,在【Light Type】下拉列表中将灯光类型设为点光源【Point Light】,将【Light Height】设为15。通过降低灯光高度,减小照射范围。然后将【LightIntensity】设为200,让灯光更亮。效果如图8-2-45所示。
图 8-2-45
STEP 50 接下来设置灯光移动的动画。在影片开始位置激活【Light Position】参数的关键帧记录器。将X轴参数设为100,让灯光到墙壁左侧位置;在4秒位置将其设为1000,让灯光到墙壁右侧位置。
STEP 51 最后设置摄像机动画。激活摄像机的【目标点】和【位置】参数关键帧记录器。选择摄像机工具,让摄像机从墙壁侧面开始,由远及近,跟随箭头运动,到3秒位置时旋转至墙壁正面,并推到LOGO上。摄像机轨迹如图8-2-46所示。
图 8-2-46
STEP 52 影片完成后,输出观看效果。本节另类的涂鸦效果到这里就学习结束了。比较简单,但是有大量的手绘内容,所以说,熟练掌握图形的绘制方法是必要的。在下一课中,我们将通过一个综合性的实例,实战演练一个风格化的广告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