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教程

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他几种常用的调色方式。


曲线

使用曲线进行颜色校正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添加控制点到曲线上,也可以通过调整切线句柄在定义好的颜色范围中进行更为精确和复杂的调整。同时,曲线调整具有更加强大的交互性。可以看见曲线外形和图像效果之间的关联。

在调色工具面板中单击【Curves】,切换到曲线工具栏。如图5-3-17所示。

image.png

5-3-17


曲线图表是图像中颜色映射的图形表示法。通过改变曲线图表的默认外形,可以重新分配初始的颜色映射。利用曲线控制,可以像在前面几种调色方法中一样,通过改变灰度、Gain和Offset参数对图像的色彩进行调整。

曲线图表分别为Master、Red、Green、Blue通道的曲线图。源图像的颜色输入值分布在曲线图中的水平方向的轴上。实行颜色校正后的图像的颜色输出值分布在垂直方向的轴上。

在默认状态下,曲线是一根对角线直线。这表示源图像中的颜色输入值和校正后的颜色输出值是相等的,颜色校正操作中没有修改任何参数。

在曲线图表中,在0~85的参数范围内改变曲线,将会影响图像的阴影部分。在86~170的参数范围内改变曲线,将会影响中间色调的区域。在171~255的参数范围内改变曲线可以影响高亮区域。


如图5-3-18所示,我们在曲线的上方高亮区域增加控制点,并增高蓝色输出值,通过对蓝色曲线的调节,将中午拍摄的影片色调调整为清晨拍摄效果。可以试试调节其他几条曲线来得到不同效果,调节方法是相同的。

image.png

5-3-18


而通过增高暖色调的红色和蓝色曲线输出值,并提高亮度,我们得到了一个午后的拍摄效果。

image.png

5-3-19


直方图

在直方图(Levels)中,可以直观地看到颜色分布情况,并进行调节。如图5-3-20所示。

image.png

5-3-20


在操作面板中可以看到当前画面帧的直方图。直方图的横向X轴代表了亮度数值,从最左边的最黑(0到最右连接最亮(255)Y轴代表了在某一亮度数值上总的像素数目。


如图5-3-21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图像中的人物大部分处于阴影中,阴影区域集中了较多像素。而高亮区域中,则聚集较少像素。

image.png

图 5-3-21


如图5-3-22所示,任务高光部分有点曝。通过调高【Highlight Recovery(Input)】参数,可以降低高光部分的过曝效果。

image.png

5-3-22


其他的CMY和YCbCr调节方式和上面讲到的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它们都是针对不同调色习惯的人群来设计的。例如YCbCr是根据电视信号的YUV模式来进行调色的,即一个亮度信号(Y)和两个色差信号(CbCr)来调节的。这样可以通过控制亮度和红蓝两种色差来调节色彩。这样可以避免色彩空间转换给画面带来的损失。但是大部分计算机都以RGB来存储和显示画面,只有某些设备(例如宽泰)以YUV来存储,所以如果你习惯以YUV来操作,就可以使用YUV方式进行调色。


二次调色

二次调色(Secondary)有点类似于我们前边提到的局部调色。但是它的功能更强一点。如图5-3-23所示。

image.png

5-3-23


二次调色中我们可以看到,可以设置从A~F的六个调色模板。每个都可以单独进行调色,最后将所有效果混合起来。

二次调色的方法非常简单。例如,我们要让模特的毛衣变色。首先在样本栏(Sample)中选择滴管工具,在需要调节的颜色上单击,如图5-3-24所示。可以看到,第一个样本栏中出现了我们选择的颜色。

image.png

图 5-3-24


接下来再单击第二个样本栏的滴管工具,再次采集样本颜色。如图5-3-25所示。

image.png

5-3-25


我们最多可以采集四个样本栏的颜色。而通过调整Tolerance参数,我们可以增大色度(Chroma)或者Luma(亮度)的选择范围,同时还可以调整【Softness】参数设置一个柔和范围。

通过上述参数的设置,我们圈定了需要调节的颜色范围。接下来就可以通过改变右侧的色相、饱和度或者灰度值等对图像进行局部调色了。


颜色匹配

在合成中,经常需要不同对象颜色匹配,以便更真实地融合到一个场景氛围中。而有时候为了追求镜头的统一感,我们也需要将颜色相差较大的镜头做一个颜色匹配。

使用颜色匹配功能,可以非常轻易地将两个不同的对象真实地融合到一个场景中。我们可以使用Match功能对颜色进行匹配。由计算机来选择最合适的颜色进行匹配。当然,一般情况下还需要自己在匹配后再进行细节调整。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学习颜色匹配的方法。


STEP 01 首先在【项目】窗口中导入配套素材> LESSON 5 > FOOTAGE下的“CFA.jpg”和“CFB.jpg”两个文件。


STEP 02 产生一个合成。然后改变两个文件的位置,以上下排列,如图5-3-26所示。这是为了后面在做颜色匹配的时候可以选取参考颜色来准备的。

image.png

5-3-26


STEP 03 在【时间轴】窗口中右键单击,选择【新建】> 【调整图层】,新建一个调节层,并放在两个层的上方。


STEP 04 为调节层应用【Color Finesse】特效。单击【Full Interface】,进入调色界面。


STEP 05 我们可以看到,在调色工具区域中,无论切换到哪一栏,旁边都会出现颜色匹配面板。如图5-3-27所示。根据我们所选择的调色方式不同,颜色匹配的效果也会有所针对。下面我们以【Secondary】下的颜色匹配为例来学习。

image.png

图 5-3-27


STEP 06 切换到【Secondary】栏中。首先我们得选择颜色匹配所影响的颜色区间。这里我们要让模特身旁的绿色变为秋天的金黄色。所以,应该选择草地的绿色区间。在【Sample】栏中选择滴管工具,在草地上单击,分别选取四个不同的样本色。

image.png

5-3-28


STEP 07 接下里我们开始进行匹配操作。首先选择颜色匹配面板上方的滴管工具,在画面中的草地上单击,选择需要进行匹配的颜色(源色)。如图5-3-29所示。可以看到,在上方的源色栏中,显示我们所选择的颜色;下方的匹配栏左侧也显示源色。

image.png

图 5-3-29


STEP 08 然后在下方的目标色栏选择滴管工具,在画面中的树叶上单击,选取要匹配成为的颜色。如图5-3-30所示。可以看到,选取的目标色出现在下方匹配栏的右侧。

image.png

图 5-3-30


STEP 09 在下方的下拉列表中可以选择匹配颜色的方式。这里我们选择【Hue】,对色相进行匹配。单击【Match Color】按钮,可以发现,上方的草地变为和下方树叶相匹配的黄色,而上方的源色栏右侧也显示匹配后的颜色。如图5-3-31所示。

image.png

图 5-3-31


STEP 10 最后我们在【Secondary】栏中对色度、亮度区域和柔和度进行调整,并对色相、饱和度等参数做一个辅助调节,从而得到一个满意的效果。如图5-3-32所示。

image.png

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