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走入合成的世界
- 1.1.什么是合成
- 1.2.After Effects可以做什么
- 1.3.制作一个实例影片
- 1.3.1.第一组分镜头:大海
- 1.3.2.最后一组分镜头:LOGO定格
- 1.3.3.串接所有分镜头
- 1.3.4.输出不同平台的影片
- 2.遮蔽的力量
- 2.1.遮蔽
- 2.2.制作一个实例
- 2.2.1.用蒙版提取人物
- 2.2.2.制作火焰和闪电特效
- 2.3.和蒙版有关的特效
- 2.3.1.3D Stroke & Shine
- 2.3.2.内部/外部键
- 2.3.3.通道转化蒙版
- 3.矢量图形
- 3.1.矢量绘图
- 3.2.创建一个矢量场景
- 3.2.1.创建背景
- 3.2.2. 创建人物甲
- 3.2.3.创建人偶动画
- 3.2.4.为人物乙制作动画
- 4.三维合成
- 4.1.三维空间
- 4.2.三维空间中的合成
- 4.2.1.搭建三维场景
- 4.2.2.为三维场景中的元素设置动画
- 4.2.3.设置灯光、材质和摄像机动画
- 4.2.4.调整动画速度
- 5.调色的技巧
- 5.1.色彩知识
- 5.2.颜色校正
- 5.2.1.调色时的色彩位深度
- 5.2.2.调色技巧练习
- 5.2.3.局部调色练习
- 5.3.Color Finesse
- 5.3.1.设定调节范围
- 5.3.2.以HSL方式进行调色
- 5.3.3.以RGB方式进行调色
- 5.3.4.以其他方式进行调色
- 5.3.5.使用示波器
- 5.4.RAW图像
- 6.抠像技巧
- 6.1.抠像基础
- 6.2.颜色范围键
- 6.3.Keylight
- 6.4.颜色差值键
- 7.综合特效1
- 7.1.实例1
- 7.2.实例2
- 7.3.实例3
- 7.4.实例4
- 7.5.实例5
- 8.综合特效2
- 8.1.实例1
- 8.2.实例2
- 8.3.实例3
- 9.综合特效3
- 9.1.实例1
- 9.2.实例2
- 9.3.实例3
- 9.4.实例4
- 9.5.实例5
- 10.综合特效4
- 10.1.实例1
- 10.2.实例2
- 10.3.实例3
- 10.4.实例4
- 10.5.实例5—和3ds Max协同工作
- 10.6.和C4D协同工作
- 10.7.稳定工具
- 10.8.跟踪摄像机
说到和蒙版有关的特效,就不得不提到3D Stroke。这个包含在Trapcode插件包里的特效插件,可以说是After Effects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插件之一。它可以根据给定的蒙版形状来进行描边,并且可以对描边效果做变形处理,做出非常眩目的的效果。如图2-3-1所示,就是使用3D Stroke插件制作沿蒙版描边并且变形的动画,并结合光效插件Shine来得到的最终效果。
图 2-3-1
知识点:第三方插件
After Effects之所以能在众多优秀的合成软件中脱颖而出,成为用户群最广的合成软件。除了其简单的操作和强大的功能外,众多第三方插件的支持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全世界有不计其数的计算机厂商和电脑爱好者为After Effects编写特效插件。在本书中我们就将接触到不少After Effects的经典插件。
After Effects插件种类繁多。其中有的插件是对After Effects原有特效功能的补充完善。例如著名的Boris系列插件就属于该类。另一些插件则提供了更多After Effects所没有的特殊效果。
After Effects CC的插件存放Adobe After Effects CC > Support Files > Plug-ins目录下,扩展名为“.Aex”。
After Effects CC的插件有两类:
一类是提供安装文件的插件包,通常在插件包中带有“Setup.exe”文件,这一类型的插件只要执行安装文件“Setup.exe”就可以进行安装。
另一类插件是直接提供“.Aex”,除非有特殊的说明,否则直接将这些文件拷贝到Adobe After EffectsCC > Support Files > Plug-ins目录下使用即可。
第三方插件在安装完成后重新启动After Effects ,被安装的插件会自动集成到After Effects的【效果】菜单下,控制界面也使用After Effects的标准【效果控件】对话框。
掌握更多的插件可以让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作品也更加出色。但是要注意,插件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对于软件基本功能的掌握才是最重要的。提醒您在使用插件的同时,不要沉迷其中,而忽略了合成的基本。
STEP 01 首先要做的当然是创建一个合成了。按照PAL制模版创建一个30秒长的合成即可。
STEP 02 按“Ctrl + Y”键,在合成中新建一个纯色层。
STEP 03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工具中选择 工具,绘制一个如图2-3-2所示的Adobe标志。注意把钢笔工
具的【旋转贝塞尔曲线】选项关闭,以方便我们绘制直线。
图 2-3-2
STEP 04 接下来就是为蒙版应用描边特效了。3D Stroke插件被正确安装后,我们可以在【效果】 >
【Trapcode】插件组中找到。选择【3D Stroke】,为目标层应用三维描边插件。在【合成】窗口中可以看
到,【3D Stroke】自动沿着蒙版边缘产生描边。如图2-3-3所示。
图 2-3-3
STEP 05 现在描边太粗,效果看上去不是很好。我们把边缘变细一下,再给描边换个颜色。在【效果控件】对话框中展开【3D Stroke】特效,将Thickness参数设为2,单击Color参数旁的颜色块,将描边设为淡黄色。
STEP 06 下面来设置描绘动画。我们沿蒙版来画出一个LOGO来。将世界指示器移动到影片开始位置,激活【End】参数的关键帧记录器,并且将该参数设为0。
STEP 07 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至4秒左右位置,将【End】参数设为100。播放动画会发现,所有蒙版同时开始描边。如图2-3-4所示。这同我们需要的按顺序描边有出入。激活【Stroke Sequentially】选项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图 2-3-4
STEP 08 可以看到,如图2-3-5所示,产生了描绘的效果。
图 2-3-5
知识点:描绘动画
描边特效的动画设置是通过从路径的开始(Start)到结束(End)来设置关键帧产生效果的。例如上边的设置,【End】参数为100的时候,表示路径描绘完成,处于结束位置。0则表示开始位置。所以,设置【End】参数0~100的变化,就产生了描绘的效果。
想一想,如果把【Start】参数设为100~0会怎么样?
【Offset】参数表示了路径上描边的位置。通过这个参数的调节,可以在蒙版路径上改变描边的位置。
如图2-3-6所示。
图 2-3-6
激活【Stroke Sequentially】选项后,3D Stroke可以根据蒙版的创建顺序来进行顺序描绘。注意,是蒙版的创建顺序,不是排列顺序,也不是名称顺序。也就是说,先画的先描。
STEP 09 描边的动画做好了。现在笔划的粗细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使其产生变化,得到一个更好的效果。展开【Taper】参数栏,注意激活【Enable】选项。如图2-3-7所示,笔触有了变化。
图 2-3-7
知识点:笔触的虚实变化
【Taper】参数来专门用于对笔触产生虚实变化。激活【Enable】选项后该参数生效。【Start】和【EndThickness】参数栏分别控制一笔开始和结束部分的粗细。设为0时,开始和结束部分最细,就产生了如图2-3-7的变化。设为100,则和我们在【Thickness】参数栏中设置的整体笔划粗细是相同的。
【Taper Start 】和【End】参数栏控制的是笔触开始收缩变化的位置。
【Shape】栏的【Start】和【End】参数则分别控制笔触开始和结束收缩的形状、幅度。数值越高,收缩影响的范围也就越大,这样,笔触会显得更细一些。
STEP 10 接下来我们开始制作LOGO变形的动画。我们首先让LOGO卷曲,然后变形成一条条夸张的线
条,最后在恢复到LOGO的。
STEP 11 展开【Transform】卷展栏。在4秒左右位置,激活【Bend】参数的关键帧记录器。
STEP 12 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至10秒左右位置,将Bend参数设为3.5,可以看到,LOGO被卷曲起
来。如图2-3-8所示。
图 2-3-8
STEP 13 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至17秒左右的位置,将【Bend】参数设为7左右,给一个更佳的卷曲值。可以看到,LOGO卷曲的更加厉害了。
STEP 14 前边说过,我们最后要让LOGO恢复原装。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至28秒左右位置,将【Bend】参数设为0,可以看到,卷曲被取消,LOGO恢复原状。
STEP 15 播放动画来看一下,会发现LOGO只是在那里简单的卷来卷曲,并没有产生我们希望看到的线条。不要着急,我们一步一步来达到需要的效果。
STEP 16 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至10秒左右位置,即第二个【Bend】关键帧处。激活【Bend Axis】参数的关键帧记录器。
STEP 17 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至17秒左右位置,将【Bend Axis】参数设为85°左右,可以看到,卷曲效果被扭曲了。
图 2-3-9
知识点:弯曲
3D Stroke特效中,通过【Bend】参数对线条进行弯曲变形。想象一下,好像我们把一张纸卷成一个筒一样。【Bend】参数值越大,扭曲效果越强烈,好像我们把纸卷了好几圈的感觉。这是一种规则的扭曲,但是我们设置【Bend Axis】后效果就产生了大的变化。这相当于把我们扭曲的坐标系再做了一个扭曲,扭上加扭,那效果就好像拧麻花一样,线条弯曲的相当复杂了。
在【Transform】栏中我们还可以对线条的位置和旋转进行动画。因为叫做3D Stroke,所以,线条的操作也一定是针对三维空间的。从扭曲到可以设置Z轴的位置和角度等,都可以体会到这一点。三维和弯曲再结合稍后要讲到的重复功能,把3D Stroke特效从同类的描边特效中真正的凸显出来,成为当之无愧的描边NO.1。
除了用【Bend】参数来弯曲线条外,我们还有一种可控性更高的弯曲方法,什么呢?其实就是对蒙版路径进行动画。试着操作一下,可以看到,所有的蒙版路径的修改,都立即会反馈到我们在3D Stroke中产生的描边线条上。
STEP 18 制作弯曲后,线条的变化是比较丰富了,但是整个画面中由于只有一组线条,还是比较单调的。下面展开【Repeate】卷展栏。激活【Enble】参数。来看看效果。如图2-3-10所示。
图 2-3-10
知识点:重复
3D Stroke通过重复(Repeater)来产生复杂的线条效果。当我们激活该卷展的【Enable】选项后,重复效果会被激活。缺省情况下,当前图形的两边会各产生两个一模一样的复制图形。
如果要修改重复的数量,更改【Instances】参数就可以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Symmetric Doubler选项】。这个选项被激活,图形两边产生重复,关闭的话,则仅有一边重复。也就是说,如果【Instances】设为2,且【Symmetric Doubler】被激活,重复的图形就是4个,关闭的话则是两个。
【Opacity】参数可以设置重复图形的不透明度。缺省情况下100%,重复的图形会和源图形相同。不过很多时候使用完全相同的不透明度,会感觉比较杂乱,而且设置不透明度后,纵深感也会好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Opacity】参数设置后,不透明度是有中心的源图形开始向外递减的。
缺省情况下重复的图形和源图形大小相同。通过调整【Scale】参数,就可以放大或者缩小重复图形;而【Displace】参数则控制着重复图形和源图形间的距离。当这几个参数都为0时,就和源图形重合了;【Rotate】参数从X、Y、Z轴上选中重复图形。通过对上面这些参数的设置修改,重复的图形和源图形可
能就会大相径庭了。
STEP 19 首先将【Opacity】参数设为45左右,让重复的图形产生一个递减透明的效果。
STEP 20 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到10秒左右位置。激活【Z Displace】参数的关键帧记录器。将参数
设置为0。
STEP 21 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到14秒左右位置,将【Z Displace】参数设为400左右;将【当前时
间指示器】移动至24秒左右位置,将【Z Displace】参数设为0。这样就产生一个图形向外扩展收缩的动画效
果。如图2-3-11所示。
图 2-3-11
STEP 22 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对线条效果进行设置。展开【Advanced】卷展栏。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
动至10秒左右位置,激活【Adjust Step】参数的关键帧记录器。
STEP 23 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至17秒左右,将【Adjust Step】参数设为800左右,如图2-3-12所
示,线变成了点。
图 2-3-12
知识点:步幅
线是由点构成的,这个常识大家都知道,After Effects 中的线当然也不例外。【Adjust Step】参数控制线的步幅,也就是线上点的密度。当密度足够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线不是点了。
通过增大【Adjust Step】参数值,就可以减少点的密度,产生圆点效果。需要注意的是,3D Stroke中的线在【Adjust Step】100的情况下,即可很平滑的显示。如果把线放大的很厉害,可以适当的减小该值。但是注意不要太小,不然由于点的密度太大,会导致计算速度急剧下降。
STEP 24 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至24秒左右位置,将【Adjust Step】参数设为100即可。播放动画看看,效果如图2-3-13所示。
图 2-3-13
STEP 25 在【效果控件】对话框中单击右键,选择【风格化】特效组下的【发光】特效,为描边线条加入辉光。效果如图2-3-14所示。
图 2-3-14
STEP 26 描边的动画到这里就制作完毕了。接下来,我们为影片加入光效。这里要用到同样是Trapcode插件包里的光效插件Shine。比起3D Stroke来说,Shine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它具有效果好,操作简便,速度极快三大特色。这也是Shine能够在众多的After Effects光效插件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它也可以说是After Effects上最有名,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三方插件。
STEP 27 在【效果控件】对话框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Trapcode】特效组下的【Shine】特效。如图2-3-15所示。出现光芒发射的效果,是不是很熟悉呢?现在很多广告或者片头中使用的光效插件都是它了。
图 2-3-15
STEP 28 首先我们设置光效的颜色。展开【Colorize】参数栏,选择【Romance】,将【Boost Light】参数设为5。【Ray Length】设为8。在【Transfer Mode】中选择Add。效果如图2-3-16所示。
图 2-3-16
知识点:设置光效
Shine预制了多种光效模版,使用起来非常方面。我们只需要在【Colorize】 下拉列表中选择一种模版即可。这些模版可以随时修改。Shine最多支持5种颜色的光效过渡。如图2-3-17所示。我们可以看到,从上到下分别是由亮到暗的过渡,也就是光芒从发光点开始向外扩散衰减的过程。单击每个颜色块,可以分别设置不同阶段的颜色。一般我们都是由亮到暗的变化。
图 2-3-17
【Boost Light】控制光芒的亮度。数值越高,从发光点发射出来的光线也就越强。如图2-3-18所示左图【Boost Light】值就较小。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该参数设的过高,会让画面充斥白光。
图 2-3-18
【Ray Length】参数控制的是光线的长度。一般情况下,在Boost Light数值一定的时候,光线越长,光芒强度也就越弱,因为衰减厉害了。
【Transfer Mode】下拉列表中可以设置光芒和原始素材的混合模式。类似于我们前面学习的层模式。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Add。这样可以让光芒以加亮的方式叠在本体上,既有光芒效果,也可以看清楚本体的形状。有时候我们也使用None方式,这时候不显示本体形状,只呈现光芒的效果。如图2-3-19所示。
图 2-3-19
STEP 29 把【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至影片前半段,即沿LOGO描边的动画状态。可以看到,在这个位置,光芒效果还是比较弱的。在【Base On】下拉列表中选择Alpha Edges。并且将【Edge Thickness】参数设为10。可以看到,光芒效果被加强了。如图2-3-20所示。左图为使用亮度通道时的效果。
图 2-3-20
知识点:发光通道
在默认情况下,Shine是基于图像的亮度通道产生光芒。图像中较亮的部分,产生的光芒也更耀眼,暗部的光芒就比较黯淡了。这也是本例中为什么光芒会显得较暗的原因。图像中整体是黑色背景,无法产生光芒。而线条也比较细,所以光芒也就比较暗了。这种情况下,一味的提高【Booslight】参数是没有效果的,这样只会使亮的地方变得一片惨白,而暗的地方只会有微弱的提升。
除了基于亮度通道产生光芒外,实际上Shine也是可以根据目标的Alpha通道来产生光芒的。这正好使用于目前这种状况。
除了上述通道外,图像的R、G、B通道也是可以产生光芒的。具体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来选择。
STEP 30 现在可以看到,光芒方向有点过于向下了,应该让光芒方向靠上一点。拖动【Souce Point】参数栏的到397~408。可以看到,光线方向靠上了。如图2-3-21所示。
图 2-3-21
知识点:光线的方向
【Souce Point】控制光线从哪儿发出。离该点越近,光效也就越强。它控制了光效的方向。向下拖动光效点的话,光线会向上;而向左拖动光效点的话,光线会朝右。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对该参数设置动画来产生扫光等效果的。例如,设置光效点从左往右水平移动的动画,得到一个由右向左的扫光效果。如图2-3-22所示。注意一下光效点的位置。单击选择按钮后,也可以根据在【合成】窗口中出现的十字线快速定位光效点的位置。
图 2-3-22
STEP 31 接下来我们对光线进行一些调整。展开【Shimmer】设置栏。将【Amount】参数设为500,【Detail】参数设为8。如图2-3-23所示。
图 2-3-23
知识点:光线的细节
【Shimmer】是专门由于设定光线细节的。一般情况下,使用缺省的参数值就可以得到足够好的效果了。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一些更为夸张的光效,外形更清晰的光效,这时候【Shimmer】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Amount】和【Detail】两个参数是一起使用的。前者控制光线的强度,而后者控制光效的细节。这两个参数值都高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个有着清晰外形的光束效果。如图2-3-24所示。
图 2-3-24
【Phase】也是个比较重要的参数。它控制光线的相位。通过为这个参数设置关键帧动画,可以产生光线流动的效果。
STEP 32 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至影片开始,激活【Phase】参数的关键帧记录器;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至影片结束,将该参数设为50。
STEP 33 光效到这里就全部设置完毕了。影片的最后我们要显示Adobe标志。按“Ctrl + D”键,复制一个层。选择上方的层,按“F3”键展开【效果控件】对话框。选择所有特效,按“Delete”键删除。
STEP 34 按“Ctrl + Shift + Y”键,将该层设为红色。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至28秒左右位置。按“T”键,展开该层的【不透明度】属性。将其关键帧记录器激活,设为0;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至29秒左右位置,将【不透明度】参数设为100。
STEP 35 选择下方应用了描边和光效的层,按“T”键展开其【不透明度】属性。在28秒稍靠后一点的位置将其关键帧记录器激活,参数为100;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至29秒稍靠后一点的位置,将【不透明度】参数设为0。这样就制作了一个光效和LOGO之间的叠化过渡效果,光效渐弱,标志淡入。
STEP 36 最后为影片配上音乐。在【项目】窗口中双击,导入配套素材>LESSON 2 > FOOTAGE下的Music2.mp3,将其拖入合成。输出一个影片观看效果。
通过一个实例学习了3D Stroke和Shine的应用方法。下面是一个没有在实例中涉及到,但是又非常重要
的知识点,我们来补上。
知识点:3D Stroke的摄像机系统
既然是三维空间中的描边效果,那一定离不开摄像机系统了。3D Stroke中提供了两种摄像机系统。
首先是特效自带的摄像机系统。展开Camera卷展栏后可以看到。通过对Position(位置)和Rotation(旋转)的操作,可以改变线条的观察视角。这些参数当然也是可以动画的。Zoom参数是用来调整镜头大小的。数值越小的话,视角越广,呈现广角效果。
另外在View下拉列表中除了选择Camera视角以外,还可以选择其他诸如顶视、侧视各种视角,以方便我们的观察。
除了自动的摄像机系统外,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的是Comp Camera系统。激活这个选项后,3D Stroke就可以使用After Effects的摄像机系统来操作了。这对于把3D Stroke特效产生的线条与其他层的效果整合在一个空间,使用相同视角来动画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我们来看看图2-3-25,上方使用了特效的摄像机系统,在动画过程中文字和线条视角不同,无法同步。而下图使用Comp Camera后,文字层和3D Stroke产生的线条由于共用了摄像机,所以被整合在一个空间内,移动旋转都是同步的了。
图 2-3-25
要使用Comp Camera,首先需要在当前合成中新建一个摄像机,然后勾选特效的Comp Camera选项,在工具栏中选择摄像机工具操作即可。以后要设置调整动画,都针对合成中的摄像机层即可。有关于三维空间和摄像机的知识我们将在后面几课中详细进行学习。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遮挡的问题。由于我们制作的线条都是三维空间中的,所以如果要和三维空间中的其他物体共存,就会出现一个遮蔽的问题。但是由于After Effects的三维空间系统是没有厚度概念的,而且它的三维空间深度信息和特效的深度信息没有共享,所以我们在特效中产生的线条无法和After Effects的三维空间物体前后遮挡。更不用说,是和合成中一个普通层来产生遮蔽了。但是麻烦的是,这种前后遮蔽的效果我们在制作影片中是经常会碰到的,例如,一束光线绕着一个LOGO上行,如果没有遮蔽,就无法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如图2-3-26所示。
图 2-3-26
3D Stroke的【Z Clip】参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它控制着描边线条的深度信息。我们可以设置深度来确定显示哪一部分的线条。例如,【Z Clip Front】控制向前延展,【Z Clip Back】控制靠后延展。通过修改这两个参数,我们就可以产生遮蔽了。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操作的时候,眼睛看到的前后方不一定就是实际线条的前后方,因为如果旋转了线条,它的方向就颠倒了。所以,我们还是需要看着画面,试着调整两个参数来得到满意的效果。
还是以上图为例,首先需要调整处于LOGO上方的线条的【Z Clip Back】值,拖动参数可以看到,数值越低,前方显示的线条也就越少,提高该参数,则线条向后延展。所以我们只需要把数值调整到接近LOGO后方遮蔽的位置即可。如图2-3-27所示。
图 2-3-27
需要注意一下【Start Fade】参数,这个参数控制线条两头的衰减。它和线条在Z轴上的位置有关。根据位置我们来调整参数大小,一般来说,数值小则衰减高。
前半部分的线条制作完毕以后,接下来需要制作后半部分被遮挡的线条。这时候我们需要拷贝这个应用了3D Stroke特效的层,将它放在LOGO的下方。这样就会被遮挡了。
处于LOGO下方的应该是后方的线条。所以,我们需要调整一下【Z Clip】参数,把后方的线条露出来。这时候我们需要把【Z Clip Back】参数调大,可以看到,线条靠后延展到完全显示就可以了。调大【Z Clip Front】参数值,可以看到,线条向后收缩了,处于前方的线条被屏蔽了。如图2-3-28所示,对比两张图可以看到,这下,前后的光线都有了,而LOGO处于中间,所以产生了屏蔽的效果。
图 2-3-28
如果LOGO中的摄像机是动态的,我们则需要为【Z Clip】设置关键帧动画,以适应LOGO的移动位置,来产生遮蔽。上面例子中制作了线条描绘动画后最终的效果如图2-3-29所示。
图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