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教程

下面我们来制作第二个分镜头。本节将有两个素材需要进行抠像。这一次我们使用Keylight进行抠像。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场景,例如玻璃的反射、半透明的流水等,如果用前面学习的各种抠像方式,可能无法达到满意的结果。在以前,After Effects 主要依赖一些第三方插件来完成上述工作,例如有名的抠像软件rimatte。现在,Adobe在After Effets中集成了强大的Keylignt工具。这是一个屡获殊荣的专业抠像工具。以后即使面对非常复杂的场景,After Effects也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抠像问题。


STEP 01 继续上面的工作项目,我们来新建一个合成。在【项目】窗口中选择素材“BLUE B”来产生一个合成,并改名为 “分镜头B”。


STEP 02 在【项目】窗口中选择素材“SCENCE3.jpg”,将其加入合成“分镜头B”,并放在层“BLUE B”下方。本节所做的操作都在“分镜头B”中,以后不再赘述。


STEP 03 分别将两个层改名为“女性”和“场景B”。


STEP 04 右键单击层“女性”,选择菜单命令【效果】> 【键控】> 【Keylight】。在【效果控件】对话框中选择【Keylight】特效。如图6-3-1所示。

image.png

图 6-3-1


STEP 05 在【Screen Colour】栏选择滴管工具,在【合成】窗口的蓝色部分单击,吸取键去颜色。如图6-3-2所示。

image.png

图 6-3-2


STEP 06 在【View】下拉列表中选择【Combined Matte】,以遮罩方式显示图像,这样更有助于我们观察抠像的细节效果。如图6-3-3所示。在键去蓝色后产生的Alpha通道中,黑色表示透明的区域,白色表示不透明区域,灰色则根据深浅表示半透明。

image.png

6-3-3


STEP 07 观察抠像遮罩可以发现,人物身上的灰色角色是半透明的区域,这些地方是不该被透明的。而背景中本该完全透明的地方也只是半透明化了,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


STEP 08 调高【Screen Gain】参数至115左右。该参数控制抠像时有多少颜色被移除产生遮罩。数值比较高的时候,会有更多的区域被透明。而【Screen Balance】则控制色调的均衡,将其设为45。在【View】下拉列表中选择【Final Result】,对比遮罩和最终效果。如图6-3-4所示。

image.png

图 6-3-4


STEP 09 为【Screen Pre-blur】设定一个较小的模糊值,可以对抠像的边缘产生柔化的效果。这样可以让抠像的前景同背景融合得更好一点。如图6-3-5所示,对比调整前后的效果,左为未设置模糊的效果。注意凡是柔化的调整数值都不宜过高,以免损失细节。

image.png

图 6-3-5


STEP 10 展开【Screen Matte】,对遮罩进行调整。将【Clip White】参数调小至80左右,可以看到,人物身体上不该被键去的颜色被还原。调整【Clip Black】至50左右,背景上多余的颜色被去除。如图6-3-6所示。

image.png

图 6-3-6


知识点:Keylight对蒙版的调整

在【Clip Black】和【Clip White】中,分别控制图像的透明区域和不透明区域。数值为0时,表示完全透明,数值为100则表示完全不透明。通过调整这两个参数,可以对遮罩进行调节。【Screen Grow/Shrink】则可以对遮罩边缘进行扩展或者收缩。负值收缩遮罩,正值扩展遮罩。【Screen Softness】选项则用于对遮罩边缘产生柔化效果。两个【Despot】参数对图像的透明和不透明区域分别进行调节,对颜色相近部分进行结晶化处理,以对一些去除不尽的杂色进行抑制。


STEP 11 将【Screen Softness】设为0.1,让抠像边缘柔和一些,抠像基本完成。


STEP 12 下面建立垃圾蒙版,将旁边的照灯和没有抠净的地方去除。选中层“女性”,在工具栏中选择工具,沿着演员边缘创建一个蒙版,将周围的杂物遮蔽。如图6-3-7所示。播放动画,观看蒙版状态。

image.png

图 6-3-7


STEP 13 选择层“女性”,将其缩小到65%左右,并移动到图6-3-8所示的位置。

image.png

图 6-3-8


STEP 14 人物在进入场景的时候,随着穿越水墙的动作会产生涟漪的效果。下面我们对通道的玻璃门制作涟漪效果。首先建立水墙效果。这需要我们制作一个水波纹理的明暗图,在此基础上,应用特效使屏幕变成彩色的水波图形。


STEP 15 按“Ctrl + Y”键新建一个【纯色】层,和合成大小相同,设为黑色即可。


STEP 16 选择层“女性”,按“Ctrl + Shift + C”键,以【将所有属性移动到新合成】方式重组。


STEP 17 右键单击新建的【纯色】层,选择菜单【效果】 > 【模拟】>【波形环境】。


知识点:【波形环境】特效

【波形环境】是一个基于物理学原理的波形发生器,通过波源的上下震动来产生水波的效果。波源可以是线形、环形或自定义的任何形状,在【波形环境】中可以模拟出波的干涉和反射现象,【波形环境】最终产生的是一个表现波形振幅强弱的灰度图,波形高的地方亮,波形低的地方暗。利用【波形环境】产生的灰度图可以由【焦散】特效转换为真实的水波特效。应用特效后,【效果控件】对话框中显示【波形环境】特效的参数栏。如图6-3-9所示。

image.png

图 6-3-9

【波形环境】有两种视图模式:【线框预览】和【高度地图】(用灰度值代表水波高低值)。在设置中,【线框预览】是视图模式控制参数,可以控制线框的旋转和缩放;【高度映射控制】是灰度图模式的控制参数,分别调整灰度图的亮度、对比度、伽马值、透明和非透明模式以及不透明度的值;【模拟】设置模拟部分的控制参数;【网格分辨率】设置网格细分的密度;【波形速度】控制波的传播速度;【阻尼】控制波的衰减。【反射边缘】是波的反射边选项;【预滚动】是预先模拟参数,即提前多少时间开始模拟波。

【波形环境】中可以设置两个波源【创建程序1/2】,分别可以设置波源【类型】、【位置】、【高度/长度】、【宽度】、【角度】、【振幅】、【频率】、【相位】等。

【地面】是视图中绿色网格的控制参数,相当于水底部分。【地面】网格可以用图片的灰度值来控制其起伏以产生地形,还可以设置【陡度】、【高度】、【波形强度】等。在本例中,将地面设为人的形状,通过对水面的冲击造成波的运行,经过四周对波的反射以及波与波的干涉,从而得到水墙的效果。


STEP 18 将【视图】设置为【线框预览】模式,将【模拟】下的【网格分辨率】设置为100;在【地面】下拉列表中选择重组的“女性”层;【高度】设为0.45; 【创建程序1】下的【振幅】设为0。


STEP 19 为了得到地面突然上升、冲击水面的效果,对【地面】下的【陡度】设置关键帧,在影片开始时,参数为0;到1秒10帧,把参数调为0.16;再到2秒18帧,把强度再设为0。按小键盘的0键,图6-3-10显示的是第1秒16帧水波的图形。

image.png

图 6-3-10


STEP 20 从预览结果看,水面没有受到四周的反射,同时,水波的运动速度较慢。因此,将【模拟】下的【反射边缘】设置为【全部】,即四周均反射水波,【波形速度】设为0.8,加快水波运动的速度。


STEP 21 设置完成后,将视图切换为【高度地图】,查看随水波运动的明暗变化图,如图6-3-11所示。

image.png

图 6-3-11


STEP 22 水波运动的灰度图已经制作完毕,接下来制作真正的涟漪效果。


STEP 23 首先以【将所有属性移动到新合成】方式重组【纯色】层。


STEP 24 新建一个合成大小的【纯色】层,起名为“涟漪”,为其应用特效【效果】> 【模拟】 > 【焦散】。【效果控件】对话框中显示调节参数,如图6-3-12所示。

image.png

图 6-3-12


知识点:【焦散】特效

【焦散】特效可以将某一图层制定的波形生成真实的水面反射。在这一特效中,可以设置水底、水面、天空、光线、材质等参数。

如果水面不透明度小于100%时,则从水面可以看到在【底部】中设置的水底的图案。

【水面】主要控制水面的形态,可以设置【水面】(造成水面起伏的图层,亮的位置水面高,暗的位置水面低)、【波形高度】(水波的相对高度)、【平滑】(水面的光洁度)、【水深度】、【折射率】(水面的折射率,默认为水的折射率1.2)、【表面颜色】(水面的颜色)、【表面不透明度】(水面的不透明度)、【焦散强度】等参数。如果把【表面不透明度】设为1.0,则将水面完全不透明,只反射天空图层,配上合适的材质,可以产生液态金属的效果。

【天空】主要设置焦散的反射目标。

【灯光】控制图层的光照效果,可以定义【灯光类型】(点光源、远光源、本合成中的第一层光照)、【灯光强度】、【灯光颜色】、【灯光位置】、【灯光高度】(光线在图层的Z轴上的位置)、【环境光】等参数。通过光源和材质的协调设置,可以得到较好的仿三维效果。

【材质】可以设置【漫反射】、【镜面反射】、【高光锐度】。如果要设置光线和材质,通常情况下,先定义光源位置和漫反射来得到整个画面的光亮度和阴影,然后调整高光区域和高光反射来控制高光反射,最后在阴暗中调整环境光。


STEP 25 在【底部】下拉列表中选择“场景B”,将【水面】设为制作了水波效果的重组“Solid层”,再将【波形高度】设为1,【表面不透明度】 设为0,【表面颜色】 设为灰色,【水深度】设为1,【折射率】设为1.5,【灯光强度】设为0。即可看到大屏幕背景图层中的水波效果,水波的位置即为上面所做的波纹位置。如图6-3-13所示。

image.png

图 6-3-13


STEP 26 这里我们制作演员从通道中通过水墙走出的效果。在最初时间内,角色应该在水墙内。选择层“女性Comp1”,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到1秒8帧位置,按“Ctrl + Shift + D”键,将该层截为两段。将层“女性2”的入点位置拖动到18帧位置,和层“女性1”相重叠,并且移动到层“涟漪”的上方。这样,我们可以对水墙内和水墙外的演员分别进行设置。如图6-3-14所示。

image.png

图 6-3-14


STEP 27 选择层“女性1”,将其层模式设为【相加】。效果如图6-3-15所示。

image.png

图 6-3-15


STEP 28 下面设置演员身体穿过水墙的动画。右键单击层“女性2”,选择【效果】> 【遮罩】> 【遮罩阻塞工具】。在18帧的位置,激活【几何柔和度 1】的关键帧记录器,将其设为50。移动到1秒8帧位置,即层“女性1”的出点位置,将【几何柔和度1】参数设为0。


STEP 29 播放影片,可以看到,通过设置遮罩收缩的动画,完成了人物从水墙中走出的效果。


STEP 30 可以看到,涟漪效果超出了边界,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设定。首先以【将所有属性移动到新合成】方式重组层。


STEP 31 选择工具,在层“背景B”上沿着通道的玻璃门勾画蒙版。勾画完毕后,选择蒙版,按“Ctrl +X”键剪切蒙版,选择重组层“涟漪Comp1”,按“Ctrl + V”键,粘贴蒙版即可。效果如图6-3-16

所示。

image.png

图 6-3-16



STEP 32 接下来我们制作反射倒影。选择合成中的“女性1”“女性2”“涟漪Comp1”三个层,为其建立副本,分别该名为“内反射”(人物在水墙内)、“外反射”(人物在水墙外)和“水墙反射”,并拖动改变层的排列顺序。如图6-3-17所示。

image.png

图 6-3-17


STEP 33 在【时间轴】窗口模式面板上方单击,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列数】下拉列表中的【父级】,显示【父级】关系面板。下面我们为层设置父级关系。


知识点:父级关系

After Effcts可以为当前层指定一个父层。当一个层与另一个层发生父级关系后,两个层之间就会联动。父层的运动会带动子层的运动,而子层的运动则与父层无关。我们需要在【父级】面板中指定父级关系。


STEP 34 将层“水墙反射”设为“内反射”和“外反射”的父物体。在【父级】面板中层“内反射”的按钮上按住鼠标左键拖动,会弹出一根连线,将其指向层“水墙反射”。如图6-3-18所示。松开鼠标左键后,可以看到该层【父级】栏中显示当前层的父物体为“水墙反射”。用相同的办法为层“外反射”设置父物体。

image.png

6-3-18


STEP 35 选择层“水墙反射”,将其【缩放】属性Y轴设为-80,并移动到图6-3-19所示的反射投影位置。改变其蒙版形状,使其与原始的投影形状一样。

image.png

图 6-3-19


STEP 36 播放动画可以发现,影子在出水墙的时候出了问题,和人物重叠在了一起。对层“内反射”和“外反射”的Y 【位置】属性分别设置动画,使其跟随人物运动。


STEP 37 分别将层“内反射”、“外反射”、“水墙反射”的层模式设为【相加】,将前两个层的【不透明度】参数设为60%,层“水墙”设为50%。


STEP 38 重组所有层。接下来在【项目】窗口中选择素材“BLUE C”,将其导入合成,放在重组层上方,并改名为“特写”。


STEP 39 首先对新导入的层进行抠像。为层“特写”应用【Keylight】特效。选择【Screen Colour】栏的,在蓝色背景上单击,选择需要透明的颜色。如图6-3-20所示。

image.png

图 6-3-20


STEP 40 在【View】下拉列表中选择【Combined Matte】,以遮罩方式观察效果。


STEP 41 将【Screen Gain】设为108,观察【合成】窗口中的效果,把发丝旁边的多余蓝色透明,但是注意不要影响发丝细节。将【Screen Gain】设为80,让脸上被透明的颜色还原一些。如图6-3-21所示。

image.png

6-3-21


STEP 42 将【Clip White】参数设为80,将脸上和头发上被透明的地方完全还原。再将【Screen Shrink/Grow】设为-2,收缩边缘没有抠净的颜色。


STEP 43 现在发丝边缘有点僵硬了,将【Screen Pre-blur】参数设为0.5,【Screen Softness】参数为1,为

发丝边缘设置一个柔和过渡。效果如图6-3-22所示。

image.png

6-3-22


STEP 44 抠像完成。下面对人物进行简单的调色。右键单击层“特写”,选择菜单命令【效果】> 【颜色校正】> 【颜色平衡】,将其【高光蓝色平衡】参数提高到50。


STEP 45 现在人物头在右侧,挡住了刚才制作的水墙效果。选择层“特写”,将其【缩放】属性下X设为-100,效果如图6-3-23所示。

image.png

图 6-3-23


STEP 46 最后为影片制作镜头聚焦的效果,以突出不同重点。首先我们让镜头聚焦在前方人物面部,背景模糊。通道中的演员走出后,聚焦在其身上,前方人物模糊。


STEP 47 右键单击重组层“Pre-comp1”,选择菜单命令【效果】> 【模糊和锐化】>【快速模糊】。激活【重复边缘像素】选项,将【模糊度】设为8。


STEP 48 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到1秒左右位置,即演员走出水墙的时间,激活【模糊度】参数的关键帧记录器,增加一个关键帧。


STEP 49 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动到1秒18帧左右位置,将【模糊度】参数设为0。


STEP 50 下面为前景人物设置模糊。为层“特写”应用【快速模糊】特效,选择【模糊度】属性设置动画。在1秒12帧位置将其设为0,2秒05帧位置将其设为8。播放影片,效果如图6-3-24所示。

image.png

6-3-24


本节学习了Keylight的使用方法,下一节我们将制作最后一个分镜头,学习新的抠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