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走入合成的世界
- 1.1.什么是合成
- 1.2.After Effects可以做什么
- 1.3.制作一个实例影片
- 1.3.1.第一组分镜头:大海
- 1.3.2.最后一组分镜头:LOGO定格
- 1.3.3.串接所有分镜头
- 1.3.4.输出不同平台的影片
- 2.遮蔽的力量
- 2.1.遮蔽
- 2.2.制作一个实例
- 2.2.1.用蒙版提取人物
- 2.2.2.制作火焰和闪电特效
- 2.3.和蒙版有关的特效
- 2.3.1.3D Stroke & Shine
- 2.3.2.内部/外部键
- 2.3.3.通道转化蒙版
- 3.矢量图形
- 3.1.矢量绘图
- 3.2.创建一个矢量场景
- 3.2.1.创建背景
- 3.2.2. 创建人物甲
- 3.2.3.创建人偶动画
- 3.2.4.为人物乙制作动画
- 4.三维合成
- 4.1.三维空间
- 4.2.三维空间中的合成
- 4.2.1.搭建三维场景
- 4.2.2.为三维场景中的元素设置动画
- 4.2.3.设置灯光、材质和摄像机动画
- 4.2.4.调整动画速度
- 5.调色的技巧
- 5.1.色彩知识
- 5.2.颜色校正
- 5.2.1.调色时的色彩位深度
- 5.2.2.调色技巧练习
- 5.2.3.局部调色练习
- 5.3.Color Finesse
- 5.3.1.设定调节范围
- 5.3.2.以HSL方式进行调色
- 5.3.3.以RGB方式进行调色
- 5.3.4.以其他方式进行调色
- 5.3.5.使用示波器
- 5.4.RAW图像
- 6.抠像技巧
- 6.1.抠像基础
- 6.2.颜色范围键
- 6.3.Keylight
- 6.4.颜色差值键
- 7.综合特效1
- 7.1.实例1
- 7.2.实例2
- 7.3.实例3
- 7.4.实例4
- 7.5.实例5
- 8.综合特效2
- 8.1.实例1
- 8.2.实例2
- 8.3.实例3
- 9.综合特效3
- 9.1.实例1
- 9.2.实例2
- 9.3.实例3
- 9.4.实例4
- 9.5.实例5
- 10.综合特效4
- 10.1.实例1
- 10.2.实例2
- 10.3.实例3
- 10.4.实例4
- 10.5.实例5—和3ds Max协同工作
- 10.6.和C4D协同工作
- 10.7.稳定工具
- 10.8.跟踪摄像机
After Effects提供了一整套的图像调整工具,还可以同Photoshop共享颜色调整参数。After Effects的图像调整命令主要包括【色彩校正】特效组,它们都在【效果】菜单下。
在进行颜色校正前,还需要做一件事——校正监视器颜色。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监视器颜色不准确,那么调整出来的影片颜色也会出问题。除了使用专门的硬件设备,也可以凭自己的眼睛来校准监视器颜色。一般情况下,工作间亮度要略低于影片将来播出的场所亮度。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学习调色技巧。
图5-2-7左图所示为原始素材,可以看到,素材质量较差,画面较平。我们要使用调色工具,将其调整为图5-2-7右图所示的效果。
图 5-2-7
STEP 01 首先在【项目】窗口中双击,导入配套素材 > LESSON 5 > FOOTAGE > COLOR CORRECTION文件夹下的序列文件。
STEP 02 在【项目】 窗口下方单击8bpc,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深度】下拉列表中选择【每通道16位】,在【工作空间】下拉列表中选择【PAL / SECAM】。如图5-2-8所示。
图 5-2-8
STEP 03 在【项目】窗口中选择素材“WOMAN”,按“Ctrl + Alt + G”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在【分离场】下拉列表中将场设为【高场优先】。如图5-2-9所示。
图 5-2-9
知识点:场
在使用视频素材时,会遇到交错视频场的问题。它严重影响着最后的合成质量。例如对场设置错误的素材做变速,在电视上播放的时候就会出现画面抖动等问题。After Effects中对场控制提供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解决场的问题,首先需要对场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
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扫描过程中,扫描总是从图像的左上角开始,水平向前行进,同时扫描点也以较慢的速率向下移动。当扫描点到达图像右侧边缘时,扫描点快速返回左侧,重新开始在第1行的起点下面进行第2行扫描,行与行之间的返回过程称为水平消隐。一幅完整的图像扫描信号,由水平消隐间隔分开的行信号序列构成,称为一帧。扫描点扫描完一帧后,要从图像的右下角返回到图像的左下角,开始新一帧的扫描,这一时间间隔叫作垂直消隐。对于PAL制信号来讲,采用每帧625行扫描。对于NTSC制信号来讲,采用每帧525行扫描。
大部分的广播视频采用两个交换显示的垂直扫描场构成每一帧画面,这叫作交错扫描场。交错视频的帧由两个场构成,其中一个扫描帧的全部奇数场,称为奇场或上场;另一个扫描帧的全部偶数场,称为偶场或下场。场以水平分隔线的方式隔行保存帧的内容,在显示时首先显示第1个场的交错间隔内容,然后再显示第2个场来填充第一个场留下的缝隙。如图5-2-10所示。
图 5-2-10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以非交错形式显示视频的,它的每一帧画面由一个垂直扫描场完成。如图5-2-11所示。电影胶片类似于非交错视频,它每次是显示整个帧的。
图 5-2-11
解决交错视频场的最佳方案是分离场。After Effects可以将上载到计算机的视频素材进行场分离。通过从每个场产生一个完整帧再分离视频场,并保存原始素材中的全部数据。在对素材进行如缩放、旋转、效果等加工时,场分离是极为重要的。如图5-2-12所示,未对素材进行场分离,此时画面中有严重的毛刺现象。
图 5-2-12
After Effects通过场分离将视频中两个交错帧转换为非交错帧,并最大程度地保留图像信息。使用非交
错帧是After Effects在工作中保证最佳效果的前提。在【分离场】下拉列表中选择场的优先顺序,可以看到
毛刺效果不见了。如图5-2-13所示。
图 5-2-13
分离场的时候需要选择场的优先顺序。场的优先顺序和硬件设备有关。下面列出一般情况下各种视频标准录像带的场优先顺序。
如果不知道场的优先顺序也没有关系。可以分别试验两个场顺序。首先对素材进行变速设置,然后分离场,播放影片,观察影片是否能够平滑地进行播放。如果出现跳动现象,说明场的顺序是错误的。
STEP 04 以素材“WOMAN”产生一个合成。
STEP 05 下面开始调色工具。首先我们对需要调整的效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原始素材人物肤色偏黄,且光感、层次感较差。所以,我们要在这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STEP 06 选择层“WOMAN”,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菜单命令【效果】>【颜色校正】>【色相/饱和度】。【色相/饱和度】特效可以通过调整色相、饱和度以及明度调节颜色的平衡度。可以看出,我们最后得到的是一个淡色彩的影像,所以,这里有必要将素材的饱和度降低一些。拖动【主饱和度】参数,将其调整为-40。如图5-2-14所示。
图 5-2-14
知识点:色相/ 饱和度
【色相/饱和度】是用来调整色相和饱和度的滤镜。如果想把画面的整个色调调偏,只要转动色相转盘,就可以改变图像的色相。
在调节颜色的过程中,了解色轮的作用是必要的。可以使用色轮来预测一个颜色成分中的更改如何影响其他颜色,并了解这些更改如何在 RGB色彩模式间转换。例如,可以通过增加色轮中相反颜色的数量来减少图像中某一种颜色的量──反之亦然。同样地,通过调整色轮中两个相邻颜色,甚至将两种相邻色彩调整为其相反颜色,可以增加或减少一种颜色。简化的12色色轮如图5-2-15所示。
图 5-2-15
如果只想调整一个局部的色彩,直接转动转盘是做不到的,因为它在改变了画面某个局部的同时,也改变了画面的其他部分。【色相/饱和度】却可以进行局部调色,在稍后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具体学习。
STEP 07 接下来为了提高光感和层次感,我们需要提高角色的对比度。且提亮受光部分,使光感更加强烈。在【效果控件】对话框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菜单命令【效果】>【颜色校正】>【曝光度】。将【曝光度】参数设为0.3,【偏移】参数设为0.05,【灰度系数校正】参数设为0.40,效果如图5-2-16所示。
图 5-2-16
知识点:曝光度
【曝光度】可以对图像进行整体提亮的操作,且保持对比度同比变化。而【偏移】则通过一个偏移值对明暗进行调整。【灰度系数校正】参数的变化将提高或降低图像中的中间范围。使用灰度参数进行调整,图像将会变暗或者变亮,但是图像中阴影部分和高亮部位不受影响。图像中固定的黑色和白色区域也不会受其影响。数值越大,图像越亮。
STEP 08 下面我们对肤色进行调整。在【效果控件】对话框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菜单命令【效果】>
【颜色校正】 > 【颜色平衡】。
知识点:颜色平衡
【颜色平衡】特效通过对图像的红、绿、蓝通道进行调节,分别调节颜色在暗部、中间色调和高亮部分的强度。
【阴影】、【中间调】和【高亮】分别对应暗部、中间区域和高亮部分的不同通道。【保持发光度】参数在改变颜色时保留图像的平均亮度,该选项保持图像的色调平衡。
如果需要对图像中的不同区域进行精细调节时,例如使暗部泛红,高亮偏蓝,【颜色平衡】特效将很容易实现目标。
STEP 09 首先我们调整高亮部分。这里我们需要人物脸部为冷光效果,所以要调高蓝色成分。调整【高光蓝色平衡】参数至60。
STEP 10 可以看到,这时候图像整体偏蓝了,冷得有点太过,皮肤原有的颜色不够。调整【高光绿色平衡】和【高光红色平衡】参数分别为14、11。
STEP 11 接下来我们对中间区域进行调整。由于最终效果整体偏冷,且使用冷色可以让肌肤看上去更加稚嫩,我们将【中间调蓝色平衡】参数设为50。再调整【中间调绿色平衡】参数为38,以平衡过蓝的肤色。
STEP 12 最后调整暗部区域,一般情况下,室内角色的暗部区域为暖色。这里,提高暗部的红色含量。将【阴影红色平衡】参数调整为30。在调色工作中,经常需要不断地在各种调色工具间切换,调试修改参数,以得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图 5-2-17
STEP 13 为了体现女性吹弹可破的皮肤效果,我们还将使用去噪工具。在【效果控件】对话框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菜单命令【效果】>【杂色和颗粒】>【移除颗粒】。在【查看模式】下拉列表中选择【最终输出】。展开【杂色深度减低设置】栏,将【杂色深度减低】参数设为2。效果如图5-2-18所示。
图 5-2-18
STEP 14 调色的工作到目前已经完成。最后,我们为了加强层次感,突出角色,需要对背景做模糊处理。
STEP 15 选择层“WOMAN”,按“Ctrl + D”键产生一个副本,并改名为“BACKGROUND”,在层“WOMAN”下方。
STEP 16 选择层“BACKGROUND”,选择菜单命令【效果】>【模糊和锐化】>【快速模糊】,将【模糊度】参数设为10。
STEP 17 单击两个层的 按钮,暂时关闭特效显示。这样可以加速影片的刷新素材。
STEP 18 单击层“BACKGROUND”的 按钮,暂时关闭显示。
STEP 19 选定层“WOMAN”,在工具栏中选择,沿人物轮廓绘制蒙版。绘制完毕后,按“F”键展开蒙版的羽化属性,将羽化值设为100左右。如图5-2-19所示。
图 5-2-19
STEP 20 按“M”键展开蒙版的形状属性,激活关键帧记录器,移动时间指示器,根据人物变化调整遮罩形状,记录一个动画遮罩。
STEP 21 打开层“BACKGROUND”的显示开关,恢复两个层的特效 显示,输出影片。上面我们学习了调色的一些小技巧,接下来我们继续一个实例,学习局部调色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