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Cinema 4D基础
- 1.1.Cinema 4D入门
- 1.2.Cinema 4D的操作界面
- 1.3.菜单栏
- 1.4.工具栏
- 1.5.模式工具栏
- 1.6.视图窗口
- 1.7.对象面板
- 1.8.属性面板
- 1.9.时间线
- 1.10.材质面板
- 1.11.坐标面板
- 1.12.界面
- 2.基础建模技术
- 2.1.参数对象建模
- 2.2.样条
- 3.生成器与变形器
- 3.1.生成器
- 3.2.变形器
- 4.可编辑对象建模
- 4.1.可编辑样条
- 4.2.可编辑对象
- 4.3.雕刻
- 5.摄像机技术
- 5.1.Cinema 4D的常用摄像机
- 5.2.安全框
- 5.3.摄像机特效
- 6.灯光技术
- 6.1.常见的布光方法
- 6.2.Cinema 4D的灯光工具
- 7.材质与纹理技术
- 7.1.材质的创建与赋予
- 7.2.材质编辑器
- 7.3.常见的纹理贴图
- 8.标签与环境
- 8.1.标签的概念
- 8.2.常用的标签
- 8.3.环境
- 9.渲染技术
- 9.1.Cinema 4D的常用渲染器
- 9.2.渲染设置面板
- 9.3.渲染效果图
- 10.运动图形
- 10.1.常用的运动图形工具
- 10.2.常用的效果器
- 11.毛发技术
- 11.1.毛发对象
- 11.2.毛发材质
- 12.体积和域
- 12.1.体积
- 12.2.域
- 13.动力学技术
- 13.1.动力学
- 13.2.布料
- 14.粒子技术
- 14.1.粒子发射器
- 14.2.力场
- 15.动画技术
- 15.1.基础动画
- 15.2.角色动画
- 16.综合实例
- 16.1.体素风格:情人节电商海报
- 16.2.体素风格:趣味网页办公场景
- 16.3.机械风格:霓虹灯效果图
- 16.4.机械风格:“双十二”海报
- 16.5.低多边形风格:电商促销海报
- 16.6.视觉风格:渐变噪波球
- 16.7.视觉风格:抽象花朵
- 16.8.科幻风格:发光能量柱
- 16.9.科幻风格:科技芯片
- 16.10.流水线风格:工厂流水线
科幻风格的场景不会特别复杂,对具象的物体会存在一定的夸张效果。本案例制作发光的能量柱场景,模型的制作较为简单,重点在材质的表现上,案例效果如图16-524所示。
图16-524
1. 模型制作
01 使用“圆柱”工具在场景中创建一个圆柱模型,如图16-525所示。
图16-525
02 将圆柱模型向下复制一份,设置“半径”为165cm,“高度”为35cm,如图16-526所示。
图16-526
03 将上一步修改的圆柱模型复制一份放在顶端,如图16-527所示。
04 使用“圆环”工具在顶端绘制一个“半径”为320cm的圆环样条,如图16-528所示。
图16-527
图16-528
05 继续使用“圆环”工具绘制一个“半径”为7.5cm的圆环样条,然后使用“扫描”生成器
将其生成为一个圆环模型,如图16-529所示。
06 将上一步生成的圆环模型复制两个,分别修改圆环的参数,形成大小不同的圆环模型,如图16-530所示。
图16-529
图16-530
07 使用“圆弧”工具在场景中创建一个圆弧样条,设置“半径”为380cm,如图16-531所示。
图16-531
08 使用“矩形”工具在场景中创建一个“宽度”为30cm,“高度”为110cm的矩形样条,然后使用“扫描”生成器
将其生成为一个圆弧模型,如图16-532所示。
图16-532
09 为上一步生成的模型添加“克隆”生成器,设置“模式”为“线性”,“数量”为10,“位置.Y”为80cm,如图16-533所示。
图16-533
10 为“克隆”生成器添加“随机”效果器,设置P.Y为-156cm,勾选“等比缩放”选项,设置“缩放”为0.3,R.H为200°,如图16-534所示。
图16-534
11 将克隆对象复制一份,然后修改“圆弧”的“半径”为180cm,“矩形”的“宽度”为10cm,“高度”为6cm,模型效果如图16-535所示。
图16-535
12 选中“克隆.1”选项,设置“数量”为15,“位置.Y”为50cm,如图16-536所示。
图16-536
13 将“克隆.1”选项复制一份,修改“圆弧”的“半径”为230cm,“矩形”的“宽度”和“高度”都为3cm,如图16-537所示。
图16-537
14 设置“克隆.2”的“数量”为6,“位置.Y”为180cm,如图16-538所示。
图16-538
15 将所有的克隆对象成组,然后为组添加“细分曲面”生成器,模型的边缘变得圆滑,如图16-539所示。
16 在场景中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然后添加一个摄像机,如图16-540所示。
图16-539
图16-540
技巧与提示
为了让画面更有空间感,建议将摄像机的“焦距”数值调小,这样能产生广角效果。
17 适当修改“随机”效果器的参数,让画面显得更加饱满,如图16-541所示。
图16-541
2. 环境创建
01 使用“天空”工具在场景中创建天空模型,如图16-542所示。
02 按Shift+F8组合键打开“内容浏览器”,在“预置>Prime>Presets>Light Setups>HDRI”中选中Photo Studio文件,然后将其赋予天空模型,如图16-543所示。
图16-542
图16-543
03 在“对象”面板选中“天空”,为其添加“合成”标签,然后取消勾选“摄像机可见”,如图16-544所示。
04 在“渲染设置”面板中调用测试渲染的参数,然后按Ctrl+R组合键预览渲染效果,如图16-545所示。
图16-544
图16-545
3. 材质制作
本案例的材质虽然不多,但制作相对复杂,需要读者耐心学习。
自发光材质
01 新建一个默认材质,取消勾选“颜色”选项,在“发光”中设置“颜色”为(R:255,G:136,B:71),“亮度”为300%,如图16-546所示。
图16-546
02 勾选“辉光”选项,设置“内部强度”为20%,“外部强度”为500%,“半径”为10cm,“随机”为80%,如图16-547所示。材质效果如图16-548所示。
图16-547
图16-548
玻璃材质
01 新建一个默认材质,在“颜色”的“纹理”通道中加载“菲涅耳(Fresnel)”贴图,如图16-549所示。
图16-549
02 在“菲涅耳(Fresnel)”贴图中,设置“渐变”颜色分别为(R:181,G:228,B:255)和(R:44,G:109,B:158),如图16-550所示。
图16-550
03 在“透明”中设置“亮度”为90%,“折射率预设”为“玻璃”,如图16-551所示。
图16-551
04 在“反射”中添加GGX,设置“粗糙度”为5%,“菲涅耳”为“绝缘体”,“预置”为“玻璃”,如图16-552所示。
图16-552
05 在“凹凸”的“纹理”通道中加载“噪波”贴图,设置“强度”为100%,如图16-553所示。
图16-553
06 在“噪波”贴图中设置“噪波”为“单元”,如图16-554所示。材质效果如图16-555所示。
图16-554
图16-555
黑镜材质
01 新建一个默认材质,设置“颜色”为(R:0,G:0,B:0),如图16-556所示。
图16-556
02 在“反射”中添加GGX,设置“粗糙度”为0%,“反射强度”为200%,“菲涅耳”为“绝缘体”,“预置”为“自定义”,如图16-557所示。材质效果如图16-558所示。
图16-557
图16-558
渐变材质
01 新建一个默认材质,在“颜色”的“纹理”通道中加载“菲涅耳(Fresnel)”贴图,如图16-559所示。
图16-559
02 在“菲涅耳(Fresnel)”贴图中,设置“渐变”颜色分别为(R:255,G:179,B:92)和(R:43,G:139,B:255),如图16-560所示。
图16-560
03 在“反射”中添加GGX,设置“粗糙度”为0%,“反射强度”为100%,“菲涅耳”为“绝缘体”,“预置”为“玻璃”,如图16-561所示。材质效果如图16-562所示。
图16-561
图16-562
技巧与提示
如果为材质添加一定的透明效果,会丰富材质的细节,但渲染速度会非常慢。读者有兴趣可以进行尝试。
04 将材质赋予场景中的对象,效果如图16-563所示。
图16-563
4. 渲染输出
01 按Ctrl+B组合键打开“渲染设置”面板,在“输出”中设置“宽度”为1280像素,“高度”为720像素,如图16-564所示。
图16-564
02 切换到“抗锯齿”,设置“抗锯齿”为“最佳”,“最小级别”为2×2,“最大级别”为4×4,“过滤”为Mitchell,如图16-565所示。
图16-565
03 单击“效果”按钮,添加“全局光照”,设置“首次反弹算法”和“二次反弹算法”都为“准蒙特卡洛(QMC)”,如图16-566所示。
图16-566
04 按Shift+R组合键渲染场景,效果如图16-567所示。
图16-567
5. 后期处理
01 打开Photoshop,然后打开渲染好的图片,如图16-568所示。
图16-568
02 添加“色阶”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及效果如图16-569和图16-570所示。
图16-569
图16-570
03 添加“色彩平衡”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如图16-571所示。效果如图16-572所示。
图16-571
图16-572
04 添加“照片滤镜”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如图16-573所示。效果如图16-574所示。
图16-573
图16-574
05 添加“自然饱和度”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如图16-575所示。效果如图16-576所示。
图16-575
图16-576
06 添加“可选颜色”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如图16-577所示。效果如图16-578所示。
图16-577
图16-578
07 按Ctrl+Shift+Alt+E组合键盖印所有可见图层,生成“图层1”,如图16-579所示。
图16-579
08 执行“选择>色彩范围”菜单命令,打开“色彩范围”对话框,吸取视图中的蓝色部分,然后设置“颜色容差”为66,如图16-580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后,选中的区域会生成选区,如图16-581所示。
图16-580
图16-581
09 按Ctrl+J组合键将选区复制为一个新的图层“图层2”,如图16-582所示。
图16-582
10 为“图层2”添加“自然饱和度”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如图16-583所示。效果如图16-584所示。
图16-583
图16-584
11 新建一个图层,填充黑色,然后执行“滤镜>渲染>镜头光晕”菜单命令,打开“镜头光晕”对话框,设置光源的位置,并设置“亮度”为166%,如图16-585所示。效果如图16-586所示。
图16-585
图16-586
12 将添加镜头光晕的图层的混合模式设置为“滤色”,“不透明度”为90%,如图16-587所示。案例最终效果如图16-588所示。
图16-587
图1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