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基础知识与准备工作
- 1.1.什么是 CG
- 1.2. 三维图形的基本概念
- 1.3.Blender软件背景介绍
- 1.4.Blender 功能介绍
- 1.5.使用 Blender 创作的作品
- 1.6.计算机配置要求
- 1.7.Blender 下载、安装和基本设置
- 1.8.插件
- 2.渐进式入门小案例
- 2.1.积木基础版(一)
- 2.1.积木基础版(二)
- 2.1.积木基础版(三)
- 2.2.积木中级版(一)
- 2.2.积木中级版(二)
- 2.2.积木中级版(三)
- 2.3.积木进阶版(一)
- 2.3.积木进阶版(二)
- 2.3.积木进阶版(三)
- 2.3.积木进阶版(四)
- 2.3.积木进阶版(五)
- 3.Blender 基本逻辑
- 3.1.Blender 整体基础逻辑
- 3.2.用户界面逻辑
- 3.3.数据块
- 3.4.操作逻辑
- 3.5.快捷键逻辑
- 3.6.文件逻辑
- 3.7.节点逻辑
- 3.8.大纲视图逻辑
- 4.基础案例
- 4.1.基础知识
- 4.2.金币制作——建模
- 4.3.乒乓球拍——建模和材质
- 4.4.Low Poly 小房子——插件
- 4.5.孟菲斯风格场景——材质
- 4.6.三渲二场景——材质
- 4.7.写实做旧物体——材质
- 5.动态案例
- 5.1.金币动画——关键帧动画
- 5.2.粒子效果
- 5.3.膨胀字体——布料模拟
- 5.4.破碎的鸡蛋——Cell Fracture
- 6.特色功能介绍
- 6.1.蜡笔工具的使用——Grease Pencil
- 6.2.雕刻初体验
- 6.3.几何节点
一.基本控件
Blender 中复杂的用户界面都是由控件组成的,控件也就是具有某些功能的零部件,如按钮和开关。在 Blender 中,用户操作的都是控件,熟悉控件就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如何操作,也能避免出现一些错误。
图 4-1 所示的控件是最常见的一些控件。不同系统下的 Blender 中的控件外观可能有所区别,但是功能和作用都是一样的。下面来看一下这些常见控件。
图 4-1 常见控件
1.1.按钮(Button)
按钮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控件,如图 4-2 所示。按下按钮一般可以触发某个功能。
按钮有多种状态,如正常状态、按下状态、禁用状态等。不同状态的按钮可以让用户知道操作的状态,如果看到被禁用的按钮,就要想是否有操作没有做。
1.2.复选框(CheckBox)
复选框代表可以多选,所以一般是一组有多个复选框控件。复选框由一个方形的框和标题文字组成,单击方形框可以勾选,再次单击可以取消勾选。标题文字用于说明这个复选框的内容或功能是什么。
复选框多用于设置是否需要启用某些功能,如果需要开启某个功能就可以勾选上,同一组的复选框有着类似的作用。Blender 的视图叠加层中就有很多复选框,如图 4-3 所示。Blender 中修改器顶部的部分也属于复选框,如图 4-4 所示,由此可见控件类型由特征决定,而不是外观。
复选框与按钮不同的是,按钮按一次就执行一次操作,按两次就执行两次一样的操作,而复选框则只有启用和不启用两种状态,可以说属于开关类型控件。
1.3.单选按钮(Radio Button)
单选按钮也是成组出现,一组中只能选择一个(一组中只有一个时没有选择的意义)。单选按钮一般由一个圆形框和标题文字组成,圆形框中填色代表选中,空心代表未选中。
Blender 中单选按钮很常见,但是外观与一般的单选按钮不同,Blender 中的单选按钮设计得比较独特,如图 4-5 和图 4-6 所示,并不是通过圆形框表示选中状态,而是替换成了图标,通过颜色表示选中与否。
1.4.下拉列表框(ComboBox)
下拉列表框由一组选项组成,右边一般有一个向下的箭头,单击箭头即可展开一个列表,单击列表中的项目就可以选择其中一项,被选中的一项会显示在下拉列表框中。从软件开发者的角度出发,当要提供很多内容供选择的时候,如果要设计一个控件把它们都收纳进来,就自然而然会想到下拉列表框这样的结构。
下拉列表框有点像单选按钮,在多个选项中选一个,主要是视觉上不同,如果选项太多就不适合使用单选按钮了,使用下拉列表框更加直观。下拉列表框中的项目也可以是按钮或者其他内容。
Blender 中的下拉列表框主要用于设置参数,例如切换渲染引擎,如图 4-7 所示。
1.5.标签(Label)
标签单纯地用来显示文字,不具备其他的功能,凡是不可点击的文字都属于标签,如图 4-8 所示。
标签一般用来展示信息,或者用作其他控件的标题。标签是最常见的控件之一。
1.6.图片框(Picture Box)
图片框用来放置图片。在 Blender 中查看渲染结果窗口,显示图片的地方就是图片框,如图 4-9所示。
1.7.文本框(Text Box)
文本框用于输入文字,如图 4-10 所示。文本框与标签的区别就是文本框可以编辑文字。文本框有单行和多行两种类型。Blender 中单行文本框比较常见,例如用来重命名的文本框。
1.8.进度条(Progress Bar)
进度条用来显示操作的进度,一般呈横向条状。进度一般由鲜艳的颜色表示,背景是浅色。在Blender 中烘焙所有动力学解算结果的时候,最下方的状态栏中就会显示进度条,如图 4-11 所示。
1.9.列表(List)
列表是指垂直排列一些内容,列之间由线隔开。列表一般用于展示内容,可以添加或删除内容。手机聊天应用的首页就属于列表。
列表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且列表可以扩展出多种类型。Blender 中节点的参数可以算作列表,如图 4-12 所示,大纲视图属于树状列表。
1.10.分组框(Group Box)
分组框属于布局控件,用于控件的归纳分组。分组框一般有一个标题,代表分组的名称。在Blender 中分组框随处可见,如图 4-13 所示。
以上只是部分常见控件,虽然不同软件的控件外观有所不同,但是特征都是一样的。了解了控件的基本知识能够更快地上手各类软件,例如,看到下拉列表框控件,就自然而然会想到将其展开看看有什么选项可以使用。
除了基本控件外,软件开发者还会根据需求设计很多自定义控件。Blender 中就有很多自定义控件,如轴向控件,如图 4-14 所示。接下来可以试着从不同的软件中找出基本的控件和自定义控件,并分析自定义控件的意图,为什么要这么设计,然后再继续阅读本书。
二.界面布局
4.2.1 小节介绍了控件,本小节将介绍由控件所组成的界面。Blender 的界面大致可以分为 7 个部分,如图 4-15 所示。其中只有少部分是固定的,中间区域是可以自定义的。接下来分别介绍界面的各个部分。
图 4-15 Blender 的界面布局
2.1.标题栏
标题栏是几乎所有软件界面都会有的部分。标题栏主要用于展示软件的标志和名称,最小化、最大化和关闭这 3 个按钮也位于标题栏中。在 Blender 中如果保存了文件,标题栏上就会显示出文件所在的路径,这个功能非常有用,当不记得文件保存到了
哪里的时候就可以看标题栏。
2.2.菜单栏
菜单栏也是软件界面中常见的部分。菜单本身属于控件的一种,其中包含的一般是软件的基本功能,如保存文件等。菜单栏
一般有多个层级,Blender 的菜单中带有向右三角箭头的命令代表其中有子菜单。
Blender 的菜单栏有 6 个菜单,一般容易忽视第一个菜单,即 Blender 菜单,其中“关于 Blender”项比较常用,可以用来查
看 Blender 的版本和发布时间。
2.3.工作区切换栏
Blender 提供了多个默认布局,每一个布局适合做特定的工作。用户单击最后面的加号按钮可以新建并保存当前布局,如图 4-16 所示。双击布局名称即可修改布局名称,在布局名称上右击可以删除布局或者执行其他操作。Blender 的布局是保存在文件中的,新建的文件不会带有之前文件的布局。
2.4.场景管理
一个 Blender 文件可以有多个场景,例如一个动画分为几个镜头,每个镜头就可以当作一个场景。一个文件放一个场景也比较
麻烦,在一个文件里放多个场景更方便管理,且可以重复利用相同的资源。场景管理就是用来管理 Blender 中的多个场景的。
2.5.视图层
视图层是 Blender 渲染合成功能的一个重要部分。有时候需要把前景和背景分开渲染,然后再合成,Blender 就是通过视图层实现这一目的的。在不同的视图层中可以单独设置集合隐藏或显示,在渲染的时候,每一个视图层都会被单独渲染一遍,也就是说有两个视图层就会渲染出来两幅图像,所以视图层多,渲染时间也会更久。视图层属于比较高级的知识点,本书后面的案例会有简单的介绍。
2.6.自定义工作区
Blender 中所有的创作都是在自定义工作区完成的,自定义工作区可以随意修改。自定义工作区由模块区域组成,在Blender 3.0 中一共有 4 组,总共 23 种模块可以使用,如图 4-17 所示。随着 Blender 的发展,未来可能有更多的模块。
每一个模块都有不同的功能,可以任意组合这 23 种模块。其中使用得最多的是 3D 视图,大部分创作都是在 3D 视图中完成的,其他模块都是用来辅助 3D 视图创作的。
图 4-17 Blender 3.0 中的所有模块
任何模块都是可以随时切换成其他模块的,工作区左上角就是相应模块的图标,单击图标,然后单击其他模块,即可切换,操作如图 4-18 所示。切换模块不会丢失之前所做的任何操作。
模块区域由黑色的线隔开,将鼠标指针移到垂直或者水平的间隔线上然后拖动,即可修改模块区域的大小,如图 4-19 所示。在分割线上右击打开“区域选项”菜单后,单击“垂直分割”或者“水平分割”,然后移动鼠标,再单击确认,即可分割出一个新的模块区域,操作过程如图 4-20 所示。想要删除模块,可右击打开“区域选项”菜单并单击“合并区域”,然后通过移动鼠标合并区域。
2.7.状态栏
状态栏中会显示当前可以执行的操作,如图 4-21 所示,在当前视图中可以用鼠标左键选择。在执行倒角之类的操作时,状态栏会显示倒角时可以用的快捷键,如图 4-22 所示。所以状态栏是非常重要的,观察 Blender 的状态栏可以学习到很多技巧。状态栏还可以显示当前的场景信息和内存占用等数据。
灵活的布局让 Blender 在低分辨率和高分辨率的屏幕上都能很好地显示,但是在低分辨率的屏幕上部分控件可能会被遮挡,这时候将鼠标指针放在遮挡区域,然后滚动鼠标滚轮即可滑动显示控件,操作如图 4-23 所示。
在同一个工作区下,多个模块区域是可以使用同样的模块的,例如全部都是 3D 视图,不同的 3D 视图可以有不同的设置。
三.侧边栏和工具栏
侧边栏和工具栏很多模块中都有,之所以单独讲解,是因为它们一般处于隐藏的状态,但是又要经常使用,而新手很容易忽略或找不到它们。按 T 键就可以打开或关闭工具栏,侧边栏是按 N 键来打开或关闭的。熟练之后侧边栏和工具栏最好保持关闭状态,这样可以省出很多空间,需要的时候再打开。
工具栏: 3D 视图中工具栏提供了常用的工具,有些工具右下角有三角形按钮,长按有三角形按钮的工具可以打开一个工具列表,如图 4-24 所示。在列表中可以选择其他工具,列表中的工具属于同类但是又有不同之处。将鼠标指针移到工具栏右侧,当鼠标指针变成横向箭头的时候,按住鼠标左键向右拖动,可以把工具栏拉宽,工具栏就会显示出每个工具的名称 , 如图 4-25 所示。
侧边栏: 侧边栏一般分很多组,如图 4-26 所示。3D 视图的侧边栏中比较重要的是“条目”。选中模型后,“条目”会显示它的变换信息,如位置和尺寸等,“工具”中会显示当前使用的工具的设置,“视图”中则是调整视图的设置。侧边栏中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插件,大部分启用的插件都会显示在侧边栏中,分组的名称就是插件的名称。要使用插件的功能,就需要打开对应的侧边栏分组。
除了 3D 视图,着色器编辑器中的侧边栏也很常用,如图 4-27 所示。有些操作只能在侧边栏中完成,例如修改节点名称和颜色,必须展开侧边栏才能做到。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视图中有没有侧边栏呢?灰色透明区域显示在视图左侧就代表有工具栏,在右侧就代表有侧边栏,如图 4-28 所示。单击灰色透明区域可以打开工具栏 / 侧边栏。
四.图像编辑器
在 Blender 中经常会使用到图像,所以经常需要使用图像编辑器模块,查看渲染结果的窗口实际上就包括一个图像编辑器,如图 4-29 所示。单击“打开图像”按钮,随意加载一幅图像,操作过程如图 4-30 所示。单击中间的图像下拉列表框,就可以看到所有打开过的图片,如图 4-31 所示,“Render Result”(渲染结果)是默认就有的,“Viewer Node”(预览节点)在合成中启用节点才会有。刚才打开的图像会在列表最下方,渲染结果和预览节点会始终在顶端,渲染结果中会显示渲染的图像。在渲染的过程中也可以在列表中切换到其他图像,并不会影响渲染过程。所以说渲染结果是非常特别的一种图像,预览节点图像是指在合成器中连接到预览节点所输出的结果。
为什么要单独讲图像编辑器呢?这是因为之后的案例会经常使用外部图像,需要了解 Blender 的图像编辑器是会保留所有加载过的图像的。
五.文件视图窗口
打开、保存文件是使用 Blender 常见的操作,文件相关的操作都需要在文件视图中完成,文件视图结构如图 4-32 所示。接下来逐一介绍文件视图的各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名称都是笔者为了方便讲解所起的名字,其实并无官方名称)。
1.侧边栏
侧边栏是一个可折叠的列表控件,用来快速定位文件所在位置,一般是最先操作的地方,一共分为 4 组——“体积(卷标)”“系统”“书签”“最近打开的文件”。“卷标”比较好理解,也就是计算机的 C、D、E 盘,单击盘符就可以让第 8 部分显示相应盘内的文件。“系统”中则是系统内置的一些文件夹,不同的系统会显示不同的文件夹,比较有用的是其中的“桌面”和“字体”两个文件夹。“书签”可以理解为收藏夹,单击“添加书签”按钮即可把第 8 部分中文件所在的文件夹添加到书签中,下次就可以快速找到这个文件夹了,建议把 Blender 文件都放在一个文件夹中,然后把这个文件夹添加到书签中。“最近打开的文件”指的是文件夹而不是文件。
2.文件夹管理
前 4 个按钮用于导航文件夹,分别为“上个文件夹”“下个文件夹”“父级文件夹”“刷新”,这几个按钮与系统自带的文件管理器的按钮一样,不做过多解释。此外,还有一个“新建文件夹”按钮,单击即可新建一个文件夹,然后直接输入名称并按
Enter 键。
3.文件路径
文件路径属于单行文本框控件,在第 8 部分打开文件夹时文件路径文本框会自动填充文件路径,既展示了信息,又可以手动编辑。在文件路径框中可以直接输入路径,然后按 Enter 键以快速到达指定路径。
4.搜索框
搜索框属于文本框,在搜索框中输入文字即可在当前文件夹中搜索文件,无须按 Enter 键。
5.文件显示设置
前 3 个按钮是一组显示模式单选按钮,分别用于切换为垂直列表模式、水平列表模式和缩略图模式,缩略图模式可以看到文件的内容,查看字体时可以看到字体的预览,但是缩略图模式会更加消耗计算机资源,所以当文件多的时候会很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切换文件显示模式。单选按钮右边还有一个下拉列表框,其中包含更多文件视图的设置。
6.筛选文件组合
筛选文件组合由一个开关按钮和一个下拉列表框组成,开关按钮决定是否启用筛选,下拉列表框中有复选框,选中的文件类型会被筛选出来。在文件很多的时候筛选文件会很有用。
7.设置按钮
单击设置按钮会打开侧边栏,文件视图的侧边栏内容很少,在保存文件的时候,侧边栏中的功能比较实用。
8.文件浏览区域
文件浏览区域显示浏览的文件夹和文件,大部分操作都在文件浏览区域中完成,其他操作大多可以在快捷菜单中完成。
9.文件名称文本框
打开文件的时候,此文本框中会显示选中的文件名称,保存文件时可在此文本框中设置要保存的文件名。保存文件时不需要
手动输入扩展名 .blender,Blender 会自动补上。
10.按钮区域
按钮区域根据文件视图不同的需求会显示不同的按钮,打开文件的时候显示“打开”和“取消”按钮。一般左边第一个按钮
是蓝色背景,也是主要的按钮,第二个按钮是“取消”按钮,通过控件颜色也可以看出控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