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走进实用的Photoshop世界
- 1.1.Photoshop能做什么
- 1.2.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
- 1.3.下载Photoshop
- 1.4.高效学习Photoshop的方法
- 2.熟悉Photoshop的基础操作
- 2.1.用户界面
- 2.2.图像的视图操作
- 2.3.文件的基本操作
- 2.4.更改图像尺寸
- 3.图层的使用
- 3.1.图层的基本操作
- 3.2.图层间的关系
- 3.3.图像的自由变换
- 3.4.合并与盖印图层
- 4.选区工具
- 4.1.认识选区
- 4.2.选框工具组
- 4.3.套索工具组
- 4.4.魔棒工具组
- 4.5.选择并遮住(调整边缘)
- 4.6.存储选区和载入选区
- 4.7.综合案例:水果创意海报设计
- 5.颜色填充
- 5.1.纯色填充
- 5.2.渐变填充
- 5.3.图案填充
- 5.4.锁定透明像素填充颜色
- 5.5.综合案例 :时尚潮流海报设计
- 6.绘图工具
- 6.1.形状工具组
- 6.1.1.绘制孟菲斯风格背景
- 6.2.钢笔工具组
- 6.2.1.绘制卡通人物
- 6.3.画笔工具
- 6.4.橡皮擦工具组
- 6.5.风景插画绘制
- 7.文字工具
- 7.1.点文本
- 7.2.段落文本
- 7.3.路径文本
- 7.4.区域文本
- 7.5.将文字转换成形状
- 7.6.综合案例:文字海报设计
- 8.蒙版的应用
- 8.1.快速蒙版
- 8.2.图层蒙版
- 8.3.管理图层蒙版
- 8.4.剪贴蒙版
- 8.5.图框工具
- 8.6.综合案例:合成海报设计
- 9.图层的高级应用
- 9.1.图层混合模式
- 9.2.图层样式
- 9.3.综合案例 :“城市拾荒者”电影海报设计
- 10.图像的修饰
- 10.1.修复工具组
- 10.2.图章工具组
- 10.3.内容识别填充
- 10.4.减淡工具和加深工具
- 10.5.综合案例:护肤品海报设计
- 11.图像的调色
- 11.1.图像的颜色模式
- 11.2.调色
- 11.3.综合案例:合成图像调色
- 12.通道的应用
- 12.1.通道
- 12.2.通道抠图
- 12.3.“我的青春范”海报设计
- 13.滤镜的应用
- 13.1.滤镜库和智能滤镜
- 13.2.常用滤镜
- 13.3.综合案例:“爱生活、做自己”人物海报设计
- 14.时间轴动画
- 14.1.时间轴
- 14.2.动画制作案例
- 15.动作与批处理
- 15.1.动作的创建与编辑
- 15.2.批处理的操作
- 16.实战案例
- 16.1.海报设计
- 16.2.字体设计
设计中多使用自定义滤镜为图像添加丰富的效果。自定义滤镜有很多,但在设计中只有几个被经常使用。本节将讲解液化、风、动感模糊、高斯模糊、彩色半调、晶格化、镜头光晕、添加杂色、高反差保留等滤镜的添加与设置,帮助读者掌握滤镜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到设计中。
一.液化滤镜
使用液化滤镜可以对图像的任何区域进行变形,从而制作出特殊的效果。在人像修饰过程中,使用液化滤镜可以更好地给人像“整形”。
下面以图13-7为例,使用液化滤镜对人物脸部进行调整并讲解有关液化滤镜的操作。在Photoshop中,打开人物图像,选择“滤镜”→“液化”命令,弹出“液化”对话框,如图13-7所示。
图13-7
调节“液化”对话框右侧的属性,可改变人物脸部结构。Photoshop会自动识别人物脸部,便于对五官进行调整。拖曳五官下方的滑块,可改变人物五官外形。可随时观察调整效果,这里对人物的嘴巴、眼睛、鼻子、脸部形状进行了调节,使人物五官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效果如图13-8所示。
图13-8
液化对话框左侧的工具栏多在图像轮廓不够清晰或调整对象非人物脸部图像时使用。接下来,介绍其中常用的工具。
选择向前变形工具 ,拖曳鼠标指针可向里或向外推动图像。当在右侧调节数值不能满足需求时,也可选择此工具。笔头的大小可在右侧的“属性”面板中进行调节,也可以按【键和】键进行调节。
选择重建工具 ,在调整后的图像上拖曳鼠标指针,可使图像恢复原始状态。
选择褶皱工具 ,按住鼠标左键,可以使图像像素向中心点收缩,从而产生向内压缩变形的效果。
选择膨胀工具 ,按住鼠标左键,可以使图像像素背离中心点,从而产生向外膨胀放大的效果。
选择冻结蒙版工具 ,在图像上方拖曳鼠标指针,可在图像中创建蒙版,可将蒙版区域冻结,不受编辑操作的影响。
选择解冻蒙版工具,在冻结蒙版遮住的部分进行涂抹,可解除图像的冻结状
态。
二.风滤镜
风滤镜可使图像具有被风吹动的效果,设计中多用风滤镜制作故障风的效果。
以图13-9为例,使用风滤镜制作故障风效果。打开风景图片并复制一层,双击复制出的图层,弹出“图层样式”对话框,在“混合选项”选项区域中,关闭“通道”选项中的任意颜色通道,如图13-10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回到“图层”面板。
图13-9
图13-10
选择复制出的图层,选择“滤镜”→“风格化”→“风”命令,弹出“风”对话框,如图13-11所示。风滤镜的实质是在图像中放置细小的水平线条来实现风吹的效果。“方法”选项组用于设置水平线条的粗细,“风”效果的水平线条比较细,“大风”效果的水平线条粗细适中,“飓风”效果的水平线条粗壮且图像变形明显,这里选择常用的“大风”效果,“方向”设置为“从右”,单击“确定”按钮,可得到类似于电视重影的效果,如图13-12所示。
图13-11
图13-12
提示
如果添加滤镜后效果不明显,可按Alt+Ctrl+F快捷键多次添加同一滤镜来增强效果。
三.动感模糊和高斯模糊滤镜
动感模糊滤镜和高斯模糊滤镜都属于模糊滤镜组。使用模糊类滤镜可以弱化图像边缘过于清晰或对比过于强烈的区域,在像素间实现平滑过渡,从而产生图像模糊的效果。
1.动感模糊滤镜
动感模糊滤镜用于给图像添加运动效果,多用来模拟用固定的曝光时间拍摄运动的物体所得到的效果。
接下来以图13-13为例,制作鸡蛋晃动效果。在Photoshop中,打开鸡蛋文件并复制鸡蛋图层,对下层鸡蛋选择“滤镜”→“模糊”→“动感模糊”命令,弹出“动感模糊”对话框,如图13-14所示。设置“角度”可调节模糊的方向,这里设置“角度”为0度,使鸡蛋模糊方向为水平方向。“距离”用于设置模糊的范围,这里设置“距离”为840像素,使鸡蛋的晃动效果明显,效果如图13-15所示。
图13-13
图13-14
图13-15
2.高斯模糊滤镜
高斯模糊滤镜用于使图像产生柔和的模糊效果,设计中多用高斯模糊滤镜模糊背景。
以图13-16中的3只小狗为例,使用高斯模糊滤镜将背景和两边小狗的模糊,突出中间的小狗。在Photoshop中,打开小狗图片,复制一层并将其转换为智能对象图层。选择“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命令,弹出“高斯模糊”对话框,调节模糊半径,给图像添加模糊效果,如图13-17所示。这时添加的滤镜为智能滤镜,展开图层1,使用黑色画笔工具编辑智能滤镜,用画笔涂抹智能滤镜图层中间的小狗,此时中间小狗将不受滤镜的影响而变得清晰,效果如图13-18所示。
图13-16
图13-17
图13-18
四.彩色半调滤镜
彩色半调滤镜用于在图像中添加带彩色半调的网点,常用于制作波点效果。彩色半调的网点的大小受图像亮度的影响。
以图13-19为例,在Photoshop中,打开图像并复制一层,将复制出的图层转换为智能对象图层,选择“滤镜”→“像素化”→“彩色半调”命令,弹出“彩色半调”对话框,如图13-20所示。“最大半径”用于设置网点的大小,取值范围为4~127像素,这里设置为20像素。“网角(度)”选项组用于设置每个颜色通道的网格角度,其下共有4个通道,分别代表填入颜色的网角。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颜色
模式的图像,颜色通道也不同。这里选择默认设置,单击“确定”按钮后的效果如图13-21所示。结合智能滤镜用画笔将右下方的效果擦除,制作出网点过渡效果,如图13-22所示。
图13-19
图13-20
图13-21
图13-22
五.晶格化滤镜
晶格化滤镜用于在图像中添加碎片效果,结合选区工具和快速蒙版可以制作出撕纸效果。
碎片的大小受单元格大小的影响。单元格越大,碎片越大;单元格越小,碎片越小。
以图13-23为例,在Photoshop中,打开图像,双击解锁图层,将图层转换为智能对象图层。选择“滤镜”→“像素化”→“晶格化”命令,弹出“晶格化”对话框,如图13-24所示。“单元格大小”滑块用于调节晶格化碎片的大小,效果如图13-25所示。
图13-23
图13-24
图13-25
仍以图13-23为例,制作撕纸效果。在Photoshop中,打开图像,在上方新建空白图层,在空白图层上利用多边形选区工具绘制选区,并按Q键建立快速蒙版,在快速蒙版状态下选择“滤镜”→“像素化”→“晶格化”命令,给快速蒙版添加晶格化效果,如图13-26所示。再次按Q键,退出快速蒙版,在选区状态下填充白色即可得到边缘为锯齿状的撕纸效果。为了使效果更真实,可为白色区域添加内阴影样式,
效果如图13-27所示,“单元格大小”数值在10~30比较合适。
图13-26
图13-27
六.镜头光晕滤镜
镜头光晕滤镜不仅可用于在图像中添加类似于照相机镜头反射光的效果,还可用于调整光晕的位置。该滤镜常用于创建强烈的日光、星光以及其他光芒效果。
以图13-28为例,给森林添加光照效果。为了便于单独编辑光照效果,在Photoshop中,先新建一个图层并填充为黑色。选中黑色图层,选择“渲染”→“镜头光晕”命令,弹出“镜头光晕”对话框,如图13-29所示。镜头光晕有4种光照效果,根据环境需要进行选择,这里选择“50-300毫米变焦”单选按钮,进行光照效果的添加,拖曳上方的“亮度”滑块,调整光照强度。在视窗中拖曳鼠标指针可调节光照
位置,设置好镜头光晕参数后,单击“确定”按钮。回到“图层”面板,选择黑色图层,设置图层的“混合模式”为“滤色”,并添加图层蒙版将多余光晕擦除。至此,为图片添加镜头光晕效果完成,效果如图13-30所示。
图13-28
图13-29
图13-30
七.添加杂色滤镜
添加杂色滤镜多用于增强背景质感,或制作下雨、金属拉丝等效果。
这里以给图13-31所示的街景图添加下雨效果为例。在制作下雨效果时,需要添加杂色滤镜和动感模糊滤镜。在Photoshop中,打开街景图,新建图层并填充为黑色。选择“滤镜”→“杂色”→“添加杂色”命令,弹出“添加杂色”对话框,如图13-32所示。增大“数量”可增加杂点的密集度。当选择“平均分布”单选按钮时,生成的杂色效果柔和;当选择“高斯分布”单选按钮时,生成的杂色效果密集。若勾选“单色”复选框,可使杂色效果为黑白色的;若不勾选,则杂色效果为彩色的。这里选择“平均分布”单选项,且勾选“单色”复选框,拖曳“数量”滑块适当增加杂点密集度。
图13-31
图13-32
设置杂色图层的“混合模式”为“滤色”,便于观察动感模糊效果。给图像添加动感模糊效果,调节角度并设置适当距离,使杂点变为线条,效果如图13-33所示。
图13-33
596若雨丝效果不明显,可通过“色阶”命令增强明暗对比,同时复制多层线条使雨丝的叠加更加明显,下雨效果如图13-34所示。
图13-34
八.高反差保留滤镜
高反差保留滤镜用于在颜色强烈的区域,通过指定的半径值来保留图像的边缘细节,使图像的其余部分不显示,一般多用于突出人物脸部细节或在图像合成时增强画面质感。
这里通过增强图13-35中人物的结构轮廓来讲解高反差保留滤镜的作用。在Photoshop中,打开图像并复制一层,选中复制的图层,选择“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命令,弹出“高反差保留”对话框,如图13-36所示。
图13-35
图13-36
这时图像以灰度效果呈现,调节“半径”值可使轮廓对比发生变化,半径越大,图像越接近原图。这里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图像轮廓,设置“半径”为1像素,可精准地识别出图像的轮廓,效果如图13-37所示。
图13-37
单击“确定”按钮后,将复制出的图层的“混合模式”设置为“叠加”或“柔光”,使人物的轮廓变得更加清晰,效果如图13-38所示。
图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