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教程

选区、通道和蒙版的原理相通,在实际应用中也经常会互相转换。本节主要讲解通道与色彩、选区、蒙版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利用通道抠图的技能。


一.通道与色彩

颜色通道中不同亮度的原色混合,可使图像呈现不同的颜色。在设计工作中,RGB颜色模式的图像使用最多,这里就以RGB颜色模式的图像为例讲解通道与色彩的关系。

RGB颜色模式下,所有的颜色都由值为0~255的红色、绿色、蓝色组合而成。其中,0表示没有颜色信息,255表示颜色信息为最大值,如255的红色就是最鲜艳的红色。图像中的红色、绿色、蓝色信息分别存储在红、绿、蓝通道中。在使用调整图层进行图像调色时,操作的也是颜色通道中的颜色信息。

接下来以图12-8为例讲解通道混合的原理。新建图层并为其填充黑色,切换到“通”面板,分别在红、绿、蓝通道上填充白色,在RGB通道中可以看到红色、绿色、蓝色3个圆。这是因为在红通道中填充了白色,表示红色的数值为255(最大值),所以RGB通道中显示为最鲜艳的红色。若将3种颜色叠加,则会形成黄色、洋红色、青色、白色4种颜色,如图12-8所示。

image.png

图12-8


若不同数值的颜色通道混合,就会呈现不同色相的颜色。

在图像中颜色通道的黑、白、灰代表的是不同的颜色强度。黑色表示颜色最少,白色表示颜色最多,灰色介于两者之间。以RGB颜色模式的图像为例,其整体效果如12-9所示。若其处于红通道,则如图12-10所示。可见,图12-9中红色比较多的地方在红通道中显示为比较亮的颜色(白色),红色比较少的地方在红通道中显示为比较暗的颜色(黑色)。

image.png

图12-9

image.png

12-10


为什么白色在红通道中也显示为亮色?因为三色叠加在一起为白色(255,255,255),数值最大,所以白色在红、绿、蓝通道中显示的都是白色。


二.通道与选区

了解通道与色彩的关系,可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利用颜色分布建立选区。在RGB颜色模式的图像的通道中,按住Ctrl键并单击通道的缩略图,在通道中白色和灰色的部分生成选区,在黑色的部分则不生成选区。当使用通道中载入的选区抠取图像时,抠出的图像具有不同的不透明度效果。在通道中,对于纯白色部分生成的选区,抠出的为清晰的图像;对于灰色部分生成的选区,抠出的为半透明的图像,因为在黑色部分不生成选区,所以也无法抠出图像。

以图12-11为例,使用通道将图中枫叶最大限度地抠出。打开图片,切换到“通”面板,观察通道中的明暗对比强度,发现蓝通道中的明暗对比最强,按住Ctrl键并单击蓝通道的缩略图,载入的是背景选区。按Ctrl+Shift+I快捷键反选,得到枫叶选区。单击RGB通道,再单击“图层”选项卡,回到“图层”面板,选中图片,按Ctrl+J快捷键,复制选区内的图像,抠出枫叶图像,抠出的图像具有不同的不透明度效果,如图12-12所示。

image.png

图12-11

image.png

12-12


三.通道抠图的应用

通道抠图多用于抠取冰、火、纱、玻璃等具有不透明度效果的图像。

在用通道生成的选区抠图时,并不是选择白色区域越多的通道,抠出的图像就越精准,而是选择明暗对比越强的通道,抠出的图像越清晰。如果选择的图片的颜色通道明暗对比都不强,可选择明暗对比相对较强的一个通道,将其复制为Alpha通道并使用“色阶”命令增强明暗对比,通过Alpha通道得到相对精准的选区再进行图像的抠取。

下面以一个小的合成案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通道抠图的方法。运用通道将图12-13中的玻璃抠出,再将其置入图12-14中,营造出酷炫的效果。

006.jpg

图12-13

image.png

12-14


打开玻璃图片,查看其通道的明暗对比情况,选择明暗对比最强的红通道,效果如12-15所示。

image.png

图12-15


在“通道”面板中,选中并拖曳红通道至“创建新通道”按钮上,对其进行复制,使用“色阶”命令增强复制出的红通道的明暗对比,效果如图12-16所示。

image.png

图12-16


按住Ctrl键并载入复制出的红通道中的选区,回到“图层”面板,抠出玻璃图像,效果如图12-17所示。

image.png

图12-17


将抠出的图像置入人像文件,若想使图像融合自然,可将玻璃图层的“混合模式”设置为“滤色”,最终效果如图12-18所示。

007.jpg

12-18


通道的功能比较强大,使用通道的主要目的是得到选区,从而对特定选区进行调色、填充、抠图、添加滤镜等操作。不同明暗对比的通道生成的选区的不透明度也不同。用户可根据设计需要对通道进行操作,以获得想要的设计效果。